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变迁。据统计,1979-2001年,我国GDP年均为9.4%,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统计分析表明,在中国GDP年均增长率9.4%,劳动、资本增加的贡献率占了68.3%,而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只占了31.7%。大量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是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构成在各产业经济增长中的差异,进而分析各个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由于在各产业间,生产率的增长是有着显著差异的,各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将中国经济增长分解到产业层面,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模型,从各个产业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动来看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避免了从总量上研究的局限,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这便是本文的重要贡献。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在其演化过程中对生产率的认识与理解、生产率的发展理论与度量方法,并给出我国对生产率的研究以及存在问题,为建立产业间TFP模型,进行TFP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紧接着,通过考察各个产业的差异,尤其是TFP在各产业的差异以及在不同产业的变化发展趋势,本文发现:各产业TFP差异正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以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农林牧渔业最快。最后,通过考察各产业TFP、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得出结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从产业TFP、结构配置效应两方面对整体经济TFP贡献都较大。这就为我们制定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某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