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分析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格局逐步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发展道路上,区域一体化成了终极发展目标的前奏,同时也符合现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不断深化合作,不仅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步骤。自贸区在2010年1月1日建成是阶段性的成就。它即是中国对外协商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占比较大的对外贸易额。  深入开展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得中国与东盟的不只是贸易合作将继续扩大,其他方面一样得到发展。东盟国家与中国相邻,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在本身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周边的国家经济发展,东盟国家成员国各有优缺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开发深度合作需要彼此间的相互配合。双方之间的建设不能仅限于经济领域。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方位建设是终级目标,也是中国向经济全球化潮流迈向的重要一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更深层次协作自2015年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发展潜力需要不断被开发出来。在这个时候开拓创新、借鉴经验、合理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布局是向成功迈进一步的重要开端。也是为中国与其他区域的今后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本文首先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章和书籍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一体化的贸易效应研究结论,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合作成员国的经济、政治制度等的差异所带来的贸易效应大小也就不一样,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在观察中国和东盟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是否受益于自贸区的建设所产生的贸易效应,最后用数量关系模型进行实证解析,总结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在不断合作中所产生的贸易效应影响大小。历史往往是有迹可循的,回顾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发展节奏,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自贸区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带来的好处;数据的针对性分析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加具体的认知。在实证解析这一部分,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我国与多个贸易来往国家(地区)的双方贸易数据做了相关的模拟,多元因素定量分析出其他影响因素的数量作用,虚拟变量的的加入帮助在具体数量上更加清楚的分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协作对中国与东盟间对外贸交易流量的促进作用,贸易创造效应显著。根据研究结论,针对性的为今后的发展提中国和东盟区域合作深入开展提出具体可行的相关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以往规模范围上广泛、性质层次上深刻的利益冲突。必须看到,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亦与高速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在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完善,其中,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显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不平衡结构正在逐渐加剧,作
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人均GDP、市场开放度、研发投入强度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的门槛值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不同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影响。首先,通过已有的南北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