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不连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后并发症,其病因虽然被反复研究,但现仍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危险因素,本实验拟收集骨不连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骨不连的病因以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各种危险因素,以进一步认识骨不连,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本文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计5年因骨折愈合或骨不连住院的患者,共计468例,其中骨折愈合患者364例,骨不连患者104例;收集各患者以下数据: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脏病史、肝炎病史、结核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输血史);临床基本信息(入院心率、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骨折部位、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中心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尿素、肌酐、尿酸、血糖、钾、纳、总钙、镁、无机磷);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按照性别、骨折部位以及年龄段分组,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cs回归方程分析,找出骨折后造成骨不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计入组病例468例,其中骨折愈合组364例,骨不连组104例;男性组343例(骨折愈合262,骨不连81例),女性组125例(骨折愈合102例,骨不连23例);股骨组119例(骨折愈合81例,骨不连38例),胫腓骨组198例(骨折愈合156例,骨不连42例),肱骨组56例(骨折愈合44例,骨不连12例),尺桡骨组95例(骨折愈合83例,骨不连12例);年龄小于18岁组106例(骨折愈合99例,骨不连7例),年龄18-40岁组141例(骨折愈合109例,骨不连32例),年龄40-60岁组189例(骨折愈合135例,骨不连54例),年龄大于60岁组32例(骨折愈合21例,骨不连11例)。男性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是否开放骨折、是否多发骨折及骨折部位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酐、尿酸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血小板、嗜酸比、丙氨酸、碱性磷酸酶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中性比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淋巴比、总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腓骨骨折愈合与骨不连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舒张压、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白细胞、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骨不连组的年龄、血小板、嗜碱比、碱性磷酸酶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钾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桡骨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饮酒、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嗜酸比、碱性磷酸酶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素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18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多发骨折、骨折类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机磷高于骨折愈合组,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40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饮酒、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碱性磷酸酶、尿酸、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60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性别、是否饮酒、是否输血史、骨折类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GT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开放骨折、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舒张压、收缩压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比容、白蛋白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组与骨不连组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高血压、是否输血史、是否多发骨折、是否开放骨折、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组的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血小板、嗜酸比、碱性磷酸酶、尿酸、血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高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比容、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低于骨折愈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指出,多发骨折、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舒张压、饮酒、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碱性磷酸酶分别骨不连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骨折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单发骨折的3.10倍(OR=3.10,95%CI:1.37 7.06);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闭合性骨折的15.01倍(OR=15.01,95%CI:4.64 48.50);股骨骨折的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尺桡骨骨折患者的2.30倍(OR=2.30,95%CI:0.53 10.08),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发生骨不连的概率是尺桡骨的0.94倍(OR=0.94,95%CI:0.28 3.19),肱骨骨折发生骨不连的风险是尺桡骨的3.93倍(OR=3.93,95%CI:1.14 13.53)。而心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可能是骨不连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众多,多发骨折、骨折部位为肱骨和股骨、开放骨折、舒张压高、饮酒、血小板计数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碱性磷酸酶高以-及心率低、血红蛋白低、红细胞比容低、总胆红素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短都可能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