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协调,资金仍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前,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间接金融还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无论是从金融总量还是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银行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在借鉴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银行业规模结构,即中小型银行的贷款余额占整个银行业贷款余额的比重,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的文献研究,对金融发展、金融结构、银行业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为本文的实证分析确立基础;接着用中国的实际数据来探讨了银行业规模结构、中小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随后在之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假设,并选取了1995-2007年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业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不同的区域间经济结构存在着差异,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最优银行业规模结构也应存在差异。即银行业规模结构应内生于经济结构,其差异或者非均衡性体现了不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但当前中国无论是在东部是西部,银行业规模结构并不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中小银行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