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判表象思维是整个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这尤其反映在其后期思想中。在“存在历史”及“形而上学史”的框架下,后期海德格尔尝试着深入形而上学内部,通过批判表象思维来批判形而上学。批判表象思维包括两个任务:对表象思维性质的揭示和批判;走向非表象的思维方式。通过考察海德格尔的表象思维研究,本文试图指出,海德格尔对表象思维的批判既是立足于哲学上的考虑,即应合于“存在问题”,同时也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即对人类生存境况及现代性问题的反思;而他对非表象思维的探索,不仅体现了“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而且是对科学主义之思维普遍化的抵制和对人类思维多样性的捍卫。 导论部分交待了本文的基本情况,并简要的探讨了表象的概念史及海德格尔关注表象思维的缘起。 本文首先指出,在形而上学史的梳理中,海德格尔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中探源到了表象思维;通过深入研究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他揭露了表象思维支配着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实情。 其次,本文考察了海德格尔对表象思维性质的揭示,并指出这种揭示已超出了单纯的认识论批判。根据表象思维,存在者被摆置到主体面前,并被设立为与主体对立的对象;它具有对象化、主体性、计算性、制造性等特质,它从根本上将人与世界对立了起来。 再次本文指出,海德格尔的表象思维批判既应合于“存在问题”,又关照现实问题。表象思维不仅混淆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遮蔽和遗忘了存在,还造成主体性的极端展开及技术对人类生存和栖居的威胁。而通过考察“根据律”,海德格尔则将表象思维批判扩展到了人类一般思维。 最后,本文考察了海德格尔对非表象思维的探索,分析了非表象思维的可能性和限度,指出探索非表象思维对理解人类思维方式及自我理解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