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欧美国家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基本占到总死亡人数1/3-1/2,大约占心源性死亡总数的50%-75%,我国目前冠心病死亡人口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引起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AS的发生起自儿童时期且逐渐向前进展,一般至中老年期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目前关于冠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其系多因素作用所致,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焦虑、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微量元素缺乏、A型性格、家族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均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些新的因素似乎亦参与了冠脉病变的发生、发展,这些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b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胆红素(BIL)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早在10余年前,2型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认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体内的高血糖状态与冠状AS的形成、进展密切的相关,其致AS的机制可能是与高血糖状态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脂质过氧化增强、粘附因子增加、凝血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映等因素有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是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的缓慢的、非酶促缩合反应的产物,作为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国内外临床研究均显示HbA1c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脂蛋白a(LP-a)1963年由北欧挪威的科学家博格发现,主要有LDL-C和Apo-A组成,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其不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而且还在冠状AS的形成、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尽管目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脂蛋白a(LP-a)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已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但在这一领域里还有一些问题尚待于解决:(l)不同HbA1c及LP-a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如何?(2)冠心病患者HbA1c与LP-a的关系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HbA1c及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HbA1c水平与LP-a的关系,为临床上更好的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冠脉病变的形成、进展提供新的思路。二、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1例,女性137例,年龄(60.4±16.8)岁。所有入选的对象均排除感染、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急慢性肝、肾功能不全、风湿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低等疾病。2.方法1、临床及生化指标测定:所有入选对象均于入院当日详细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等相关检查;于入院后第二日清晨平卧位空腹抽静脉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糖耐量2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常规、肝肾功能等。2、冠脉造影及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应用日本东芝InfinixVC多功能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送入导管,左冠状动脉采用五、六个投照体位,右冠脉采用二、三个体位,造影结果示LMA、LAD、LCX、RCA四支血管中任一血管的内径狭窄程度≥50%即诊断为冠心病。3.冠脉病变程度以Gensini积分表示:(1)根据冠状动脉不同的狭窄程度赋予不同的评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为1%~25%时分数为1分;冠状动脉狭窄为26%~50%时分数为2分;冠状动脉狭窄为51%~75%时分数为4分;冠状动脉狭窄为76%~90%时分数为8分;冠状动脉狭窄为91%~99%时系数为16分;冠状动脉狭窄为100%分数为32分;(2)冠状动脉可分成14个节段,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节段确定不同的评分权重系数:冠状动脉左主干系数为5;前降支近段系数是2.5,中段系数是1.5,心尖支系数是1,第一对角支系数是1,第二对角支系数是0.5;回旋支近段系数是2.5,远段、第一钝缘支系数分别是1,后侧支系数是0.5;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系数、后降支系数分别是1。节段积分为节段系数乘以狭窄程度系数,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4.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316例),其中男性261例,女性55例,非冠心病组(n=8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5例;冠心病组采用2种亚组分法:1.根据冠心病组HbA1c水平由低向高分为五个亚组,分别为A组HbA1c<6.0%,n=164、 B组HbA1c[6.0%~6.4%],n=71、 C组HbA1c[6.5%~6.9%],n=29、D组[7.0%~9.0%],n=40、E组HbA1c>9.0%,n=12;2.根据冠心病组Lp-a水平由低向高分为五个亚组,分别为I组Lp-a<10mg/dL,n=87、Ⅱ组Lp-a[10mg/dL~20mg/dL),n=96、Ⅲ组Lp-a[20mg/dL~30mg/dL),n=72、Ⅳ组Lp-a[30mg/dL~40mg/dL),n=45、Ⅴ组Lp-a≥40mg/dL,n=16。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性别、FBP、2hPG、LP-a、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亦较对照组偏高(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吸烟支数、舒张压、BMI、TG较对照组偏高,TC、LDL-C较对照组偏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A、B、C、D、E亚组冠脉评分分别为[28(12) vs36(19) vs45(17)vs64(24) vs68(21)],A组、B组、C组冠脉gensi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相对于A组、B组、C组冠脉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D、E两组冠脉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逐步校正对冠脉gensini评分产生影响的混杂因素后,冠脉Gensini评分仍与HbA1c水平相关(r=0.086, P=0.023)。3.冠心病I、Ⅱ、Ⅲ、Ⅳ、Ⅴ亚组冠脉评分分别为[32(17) vs35(21) vs39(24) vs54(29) vs65(27)],I组、Ⅱ组、Ⅲ组冠脉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Ⅴ组相对于I组、Ⅱ组、Ⅲ组冠脉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相对于Ⅳ组冠脉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逐步校正对冠脉gensini评分产生影响的混杂因素后,冠脉Gensini评分仍与Lp-a水平相关(r=0.072,P=0.047)。4.冠心病A、B、C、D、E亚组Lp-a水平分别为[25.04(9.38) vs26.12(10.64)vs26.72(13.23) vs27.14(14.19) vs29.25(15.78)],五组间脂蛋白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Lp-a水平无相关性(r=0.035,P=0.25)。四、结论.1.HbA1c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当HbA1c<7%,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当HbA1c≥7%,随着HbA1c的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不明显,但HbA1c≥7%较HbA1c<7%冠脉病变明显加重。2.LP-a<30mg/dL时,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当Lp-a≥30mg/dL,冠脉病变程度加重,且随着Lp-a水平的逐渐升高,冠脉病变程度逐渐加重。3.冠心病患者HbA1c与Lp-a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