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动杆菌属是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以鲍曼-醋酸钙不动感杆菌复合体为主,可引起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以及血流感染等。近年来,不动杆菌属碳青霉烯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用药与治疗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而不动杆菌属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产OXA型碳青霉烯酶。本研究对国内不动杆菌属OXA-23与OXA-24/40型碳青霉烯酶的传播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OXA-23酶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OXA类碳青霉烯酶。本课题组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18个省、28家医院收集了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与3株院内不动杆菌,这些菌株来自不同省市地区以代表不同的遗传背景。研究通过PCR扩增blaOXA-23基因周围结构,S1/ApaI-PFGE-Southern blot明确blaOXA-23基因定位,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明确菌株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MIC值,探讨其耐药性与基因定位、拷贝数的关系。此外,借助电转化、接合转移等方式检测质粒的转移能力,并对代表性质粒进行了高通量测序与序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携带染色体编码blaOXA-23基因的共有35株鲍曼不动杆菌;而25株鲍曼不动杆菌与3株院内不动杆菌则携带blaOXA-23基因阳性质粒,其中3株鲍曼不动杆菌亦携带一个位于定位于染色体上的blaOXA-23基因拷贝。blaOXA-23基因的定位、拷贝数对细菌碳青霉烯耐药性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仅发现两种携带blaOXA-23基因的质粒,大小分别约为78kb与50kb。78kb的质粒以pAZJ221为代表,可通过电转化及接合的方式进行转移,为23株鲍曼不动杆菌及3株院内不动杆菌中所携带。两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50kb质粒,该质粒仅能通过电转化进行转移。Tn2009是国内最常见的携带blaOXA-23基因的转座子(n=57),其次为Tn2008(n=5)和Tn2006(n=1)。完成了质粒pAZJ221的全序列,其功能结构主要为两部分:Tn2009以及接合元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blaOXA-2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比例较定位于质粒的比例稍高,需警惕OXA-23型碳青霉烯酶的克隆传播。Tn2009是我国不动杆菌属细菌中最常见的携带blaOXA-23基因的转座子,其与可接合性质粒pAJ221促进了OXA-23型碳青霉烯酶在中国的传播。因此水平传播在blaOXA-23基因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本研究以前期在全国2880株不动杆菌属细菌中筛查到的11株产OXA24/40-like碳青霉烯酶的不动杆菌属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动杆菌属OXA-24/40-like碳青霉烯酶传播机制进行了探讨。除1株鲍曼不动杆菌外,其余10株细菌携带的blaOxA24/40-like基因定位于质粒上。通过PFGE分型,11株细菌被归为10种不同克隆型,仅2株鲍曼不动杆菌属同一克隆型。借助质粒抽提与PCR walking.质粒高通量测序与序列分析等手段,发现9株细菌中blaOxA24/40-like基因均位于XerC/XerD同源重组系统中。通过比对质粒复制子序列发现,2株鲍曼不动杆菌与1株pitti不动杆菌携带的bldOxA-72阳性质粒属于同一类型,而其他6株细菌携带的质粒类型各不相同。部分质粒结构中存在质粒移动蛋白与VapBC毒素-抗毒素系统。经过对质粒pA2503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该质粒与分离于同一时期、同一家法国医院的两个质粒pMCCU3、pMMD序列较为相似。目前国内不动杆菌属携带的bldOxA-72基因以blaOXA-72基因为主,尚未出现产OXA24/40-like碳青霉烯酶不动杆菌属的大规模流行。国内不动杆菌属细菌间blaOXA24/40-like基因主要通过质粒介导进行水平传播,克隆传播起的作用较小。质粒转移蛋白以及毒素-抗毒素系统可能促进blaOXA24/40-like阳性质粒的转移与稳定存在。XerC/XerD同源重组系统在blaOXA24/40-like基因的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