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体外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新型体外诊断技术的建立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新型的稀土络合物修饰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以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基于aptamer的多重细胞富集和分选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的建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本论文中开展的研究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进行综述性的介绍。包括:纳米颗粒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纳米颗粒在免疫层析中的应用;aptamer及其在癌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新型的Eu(III)-BHHCT稀土络合物修饰的荧光硅纳米颗粒的合成以及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在本章节中我们首次采用了多重修饰的策略将Eu(III)-BHHCT修饰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合成了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的荧光纳米颗粒。另外,我们以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为模型,建立了高灵敏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体系。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新型的Tb(III)-BPTA稀土络合物修饰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以及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在本章节中我们通过EDC将络合物Tb(III)-BPTA交联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首次合成了共价修饰的Tb(III)荧光纳米颗粒。并且该纳米颗粒也具有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的优点。我们还以乙肝e抗原检测为模型,建立了高灵敏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体系。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基于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的双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体系的建立。我们用Eu(III)-BHHCT荧光纳米颗粒和Tb(III)-BPTA荧光纳米颗粒,分别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为检测对象,建立了高灵敏的的双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体系。并且对双色检测中,两个标记物所发出的荧光间的相互干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对干扰的矫正方法,并建立模型对矫正方法进行了验证。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基于稀土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免疫层析平台的建立。在本章节中,我们选用了Eu(III)-BHHCT荧光纳米颗粒,以乙肝表面抗原为检测对象,对免疫层析的实验原材料,标记方法以及实验条件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灵敏的免疫层析检测平台。其检测灵敏度比传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提高了10~20倍。并且我们还建立了基于PhotoShop软件的检测结果定量分析方法。使我们的免疫层析检测具有定量分析的能力。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稀土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技术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稀土荧光纳米颗粒在免疫层析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商品化的胶体金试纸条进行对比,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基于aptamer的多重细胞富集和分选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的建立。在本章节中我们将aptamer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将针对不同癌细胞的aptamer固定于微流控芯片内通道的不同区域,实现了对混合细胞的分离、富集和分选。这个微流控芯片平台在一次实验中可以将稀有细胞富集135倍。并且分选出的细胞具有和正常培养的细胞相当的生长速率,而且细胞纯度也达到了96%。 第八章总结了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并对该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设想。
其他文献
大跨度箱梁的预制建造技术在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采用陆上工厂化整体预制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工艺是发展的趋势。该施工工艺可以确保桥梁构件的整体质量、降
本试验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4个栽培菌株HP(华平特白)、PG30(平高)、JG3(姬菇3号)和PG981(平菇981)为材料,通过对供试菌株进行栽培,观察农艺性状,选择杂交亲本,采
支流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是研究三峡水库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而水动力场对支流库湾营养盐的输移有重要影响,长期野外观测发现,香溪河库湾在一年内大部分时间内都有长
为揭示在长期硫酸盐侵蚀条件下,水泥品种、水灰(胶)比、Ⅱ级粉煤灰掺量、养护龄期、硫酸盐溶液浓度、侵蚀龄期等因素对Ⅱ级粉煤灰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试验制配了水
豚鹿(Axis porcinus)是我国最为稀少的鹿类动物之一,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目前,我国豚鹿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全国人工圈养的数量也仅30余只。为了了解豚鹿的遗传多
大型低扬程泵站在水资源调配、农业灌排、水环境改善和城市抗洪排涝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大型低扬程泵站数量多,能耗总量大,为适应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对泵站能量性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