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募捐法律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omk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募捐是相关主体在慈善领域进行募集财产、分配资源的行为,贯穿财产募得、管理和分配过程。整个募捐过程可分为募集财产阶段和分配财产阶段,涉及三方法律主体,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慈善募捐中的法律关系因募捐的社会性和慈善属性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体现在募捐的相关主体及其权利义务上。慈善募捐需要满足强制性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是社会法和私法自由意志的结合,应该运用社会法和私法共同规范慈善募捐法律关系。然而,我国慈善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慈善募捐法律体系。中央层面慈善法律不够成熟,地方层面法律规制不一,上下各层级之间缺乏协调性,这是我国慈善募捐法律制度面临的困境之一。我国慈善募捐法律制度的长期滞后导致募捐领域问题层出不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出台构建起我国慈善募捐法制建设的基本框架,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立法对募捐主体限制较为严苛,能够进行募捐的主体限于慈善组织,个人不可进行公开募捐。我国对于慈善组织的准入采用认定和登记制度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下的慈善组织设立程序有限缩社会组织范围之嫌,二者的结合方式也存在一定缺憾。尽管慈善法禁止政府开展募捐,但募捐主体的行政化依然严重。此外,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行为受到公开募捐资格之获得和地域范围的限制,这不仅限制了慈善组织的募捐权利,还阻碍了慈善资源的获得及合理分配。在公开募捐资格难以获得、主体行政化严重的情况下,信息披露尤为重要,但当前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并不完备。对于慈善募捐的激励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范围有限、税收优惠资格设定严格和优惠制度相关细则的缺失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慈善募捐法律制度,首要的是通过降低慈善募捐准入门槛、扩大善募捐主体范围、实现募捐主体的去行政化、增加专业人士的规制来完善募捐主体制度。尽快实现募捐程序与方式的法治化是现实的要求,我国急需在制度供给和执行层面取消地域范围的限制,强化地方管理部门的备案制度,并以备案制度取代许可制度以放开公募资格。在放开主体资格后需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立法完善募捐财产的追踪机制,优化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组织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监管模式。当然,健全募捐激励机制和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也是目前立法需要给予回应的。鉴于《慈善法》对于募捐规定的模糊性、笼统性,我国应尽快发布实施细则,为制度的执行提供可操作化的标准。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
在二手机动车交易过程中,当买受人就涉案车辆向转让人支付了合理对价且实际完成了车辆交付,但是因未及时办理车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从而导致车辆所有权的登记人与实际占有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高效、大规模地获取并分析真实的翻译语料成为可能,语料库翻译研究相应地成为翻译学的热点。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词汇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
随着文学小说产业快速发展,续写作品引发的侵权案件不断出现在司法实践当中,“鬼吹灯”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等案件是这些纠纷中的典型案例。本文以相关案例为切入,对续
特殊体质一般是由疾病、残疾或心理缺陷造成的,其对外部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一旦受到外力刺激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而我国侵权法对此类侵害的赔偿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因
近年来擅自过户他人股权案件呈高发态势,司法实务界及理论界对这些案件的态度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仅按照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即可,有的则认为应当予以刑事追究,但在刑事追诉的罪名
单个高功率微波源的功率容量存在物理极限,而空间功率合成技术能使多个高功率微波(HPM)器件的输出微波协同作用,整体上获得更大的微波辐射输出。相对论速调管(RKA)具有高效率、高
严雪怡致力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60余年,作为教育事业家,他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作为教育理论家,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形成了既具有实
三态内容寻址存储器(TCAM)是一种高速并行硬件搜索引擎,为很多需要高速搜索操作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这些应用对TCAM提出了越来越高的低功耗和搜索速度要求。
利用光栅投影条纹三维面型测量系统测量了人体指纹的三维形貌。传统的二维指纹识别使用光学全反射接触式采集方式,只得到纹路走向分布信息,同时接触式采集会因手指压力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