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 802.11e的Ad hoc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保障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hip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一种成熟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凭借其移动性强、灵活性好、易于扩展、成本低廉等特点,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无线局域网相关标准有很多,其中以IEEE 802.11系列应用最为广泛。无线局域网所承载的业务也从原来的简单数据业务拓展到实时多媒体业务。1997年以后,很多基于经典802.11的改进协议得到了IEEE的批准,并获得制造商的青睐。特别地,2005年出台的IEEE 802.11e标准,增加了许多与服务质量相关的概念并对某些与原有标准中的含义有所变化的概念作了新的描述,弥补了IEEE 802.11在服务质量保障方面的不足。IEEE 802.11标准在媒介接入控制层采用具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机制,通过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控制竞争窗口的大小,依此作为无线局域网中每个节点接入无线信道的准则。IEEE 802.11e虽然通过引入接入类别及其相应的竞争窗口参数、传输机会等方法完善了服务质量保障机制,但作为与IEEE 802.11一脉相承的标准,沿袭了其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研究表明这种竞争窗口控制方法使得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层吞吐量远远低于其物理层所能达到的吞吐量。针对此问题,本文对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竞争窗口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802.11和802.11e协议的技术特点和核心工作原理2.分析了802.11系列协议媒介接入控制中竞争窗口的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存在的问题3.提出了一种易于实现的、基于乘性增加线性减小(MILD)的竞争窗口改进算法:自适应退避算法SA-MILD,并在理论上分析了算法的性能4.通过OPNET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并将其与传统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算法更能适应无线网络的传播特性,对于语音视频业务的时延和吞吐量均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网络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架构略显臃肿,难以应对日益繁杂的业务需求。而SDN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数据的转发与
跳频通信具有抗干扰性强、频谱利用率高、易于实现码分多址、优良的多址组网等特点。除了在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应用在战术跳频电台设备里,这项技术在民用通信
认知网络的出现为日益紧缺的频谱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现有对于认知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态频谱接入技术上,包括动态频谱的检测、分配和共享等。认知多跳网络
织物组织识别技术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广泛的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这个技术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噪声的复杂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这点难以改变,完全剔除所有噪声
图像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对图像细节分辨能力的一种度量,也是图像中目标细微程度的指标,高分辨率图像能提供有关目标更多重要的细节信息。随着多媒体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
未来十年将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给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下一代通信系统5G的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深入且广泛的开展。在基站增加了
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和跟踪是计算机视觉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提出了许多算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着重对静止背景下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的检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