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京市人口膨胀迅速。产业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传统产业的粗放式扩张以及人口的过度集聚也给京津冀地区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各种环境引发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城乡经济转型及升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京津冀城市的人口、经济的规模扩张过程,也是所有产业、人口及整个区域各种资源的空间集聚过程。因此,研究城市生态效率与产业、人口等资源集聚程度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协调,驱动区域战略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区域集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省级城市的经济指标,没有将中小型城市以及城市的环境生态效率纳入研究范围。而同时区域内的城市群比省会城市群之间,在空间、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内城市彼此间有相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它们的生态效率差异可以过滤因地理、人文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研究京津冀区域内不同规模的城市的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如何影响生态效率。基于此目的,本论文以区域经济视角,在对城市生态效率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先运用改进三阶段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再使用贝叶斯方法分别研究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的关系,分析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相关理论分析,包括导论和理论基础。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可能的研究创新点。在理论基础章节,首先阐述了城市经济学与生态效率的相关理论,界定了生态效率、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概念;其次介绍了本文所需的回归模型和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分析,即本文第三章。选取京津冀共35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城市建设与规模、能源消耗、城市水供给、城市提供的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统计数据,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两个维度出发,考虑到城市自身的发展规模和政策、机会以及管理者的效率和随机性等因素,通过改进三阶段DEA超效率模型,得到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和评价京津冀城市群“投入——产出”系统的生态效率水平。第三部分:京津冀产业、人口集聚与生态效率的贝叶斯分析。包括本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研究根据测算所得出的京津冀地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35个地区及地区以上级城市的生态效率,利用贝叶斯空间面板分位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探寻城市个体与城市群整体的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以及与其它邻近城市的生态治理与财政投入之间的统计关系,从城市产业集聚(第一产业集聚、第二产业集聚和第三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这两个方面重点深入分析了两者对整个城市整体生态治理效率的影响。第四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并提出分析结论,提出提高区域和城市生态效率的建议,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本论文的几点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小城市集聚功能弱。京津冀中小城市对劳动人口,特别是对技术工人的集聚能力、各种行业的产业集聚能力、吸纳就业劳动能力近几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功能来看,有很多中小城市目前还存在医疗卫生、教育资源服务落后的现状。研究发现,对于中小型城市而言,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提高中小型城市的规模和集聚能有助于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第二,中小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更高。通过改进三阶段DEA“投入——产出”超效率模型,得出生态效率排名前十名的全部是中小型城市:南宫、天津、安国、黄骅、唐山、高碑店、任丘、沧州、霸州和石家庄。第三,产业集聚程度和类型对生态效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的第一、第三产业集聚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率,而第二产业的过度集聚则会导致生态效率下降。第四,人口集聚对城市的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城市的人口集聚程度越高,城市的生态效率越低下。这与之前部分学者的结论正相反。除此之外,“普通小学数量”和“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对城市“生态效率”也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城市普通中学数量”、“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却对城市的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看,可以充分证明该指标对城市的环境生态效率的巨大影响。第五,大型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本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产业、人口过度集中在北京、天津两个城市,从而导致这两个城市的生态效率开始下降。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情况不同,京津冀城市群的两个超大型城市并没有像“中心——外围”模式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起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功能,反而对周边的产业和人口有虹吸效果。第六,分位回归结果呈现差异。本研究根据贝叶斯空间分位模型得出在不同的参数分位下,估计结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探究人口集聚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时,参数估计在0.50分位数出现了正值,可以说明人口集聚对城市及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影响也符合"倒U型曲线"理论。从贝叶斯空间分位模型参数的符号和显著性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因此忽略地区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会导致研究模型的估计结果有偏,在探究地区之间生态效率差异时考虑地区之间的空间相依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说明了本文选取贝叶斯空间分位模型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一、研究视角方面:将区域经济学、集聚经济学、生态效率整合在一起,从地级城市层面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集聚规模在生态效率的限制下和城市群中城市相互影响的作用。二、使用较为前沿的贝叶斯空间分位方法研究集聚对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影响。该方法可以解决城市群研究中城市数量一般比较少,城市之间空间关联和经济关联度较高,经典回归方法要求的独立性等条件难以满足的问题。三、使用改进的超效率三阶段DEA来测度城市群生态效率,可以将城市群生态方面的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同时纳入其中直接进行整体生态效率的计算。四、利用引力公式改进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使之更加适合计算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的大小,提高了计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