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框架,构建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检验其信效度,可为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同时,也为建立规范的心理服务工作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回顾: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查阅与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相关的文献及国家政策文件,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文献回顾结果拟定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2.半结构式访谈:课题组对慢性病相关科室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临床开展心理护理的看法及建议,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拟定的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3.德尔菲专家函询:采用德尔菲法,选择课题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合指标纳入标准,对各指标条目进行修订,确定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运用Yaahp 12.3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组合权重。5.问卷调查法: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心理护理质量自评调查问卷,采用该问卷对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慢性病科室的291名护理人员进行自评调查,以检验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文献回顾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篇文献,根据文献原文作者的划分或课题组成员对文献的理解提取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相关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描述和归类,初步形成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及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共访谈8名医护人员,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护理人员配备、护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心理服务能力培训、心理相关制度与规范、心理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指标,以对前期拟定的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进行完善和补充。3.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本研究共有33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工作,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30%、91.67%,权威系数为0.819、0.831,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168、0.180,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家意见一致性较高。最终确定的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7项。4.层次分析法结果: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结构指标(0.198)、过程指标(0.491)、结果指标(0.312)。二级指标组合权重前三位的分别为:患者知信行(0.153)、心理评估(0.145)、心理护理干预(0.145)。三级指标组合权重前5位的是患者心理护理依从性(0.075)、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程度(0.054)、疾病的正确认知(0.048)、心理问题识别率(0.047)、随访服务信息化建设(0.046)。各层级指标经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率(CR)均<0.1,一致性较好,各指标权重设置合理。5.信效度检验结果:指标体系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23,折半信度为0.761;指标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833~1.000之间,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8,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1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提取13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6.887%,与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维度数符合,表明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构建的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为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心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