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用于讨论语言的意义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框架指的是知识的普遍化,它使人们具备处理相同情境的能力。由于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是通过语言单位的意义表现出来的,因此运用框架语义理论能够使知识结构化并形成特定的语言模型,从而在人们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框架语义理论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根据原文的语言框架,在自己的有关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与原文框架尽量相一致的场景,然后找到合适的目的语框架来描述此场景。因此翻译的任务就在于在目的语中找出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
基于该理论,本文试图探寻框架语义对中文名著《水浒传》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所作的贡献。借助Rejo(2002a)对社会框架的分类,本文尝试性地把小说中富含文化元素的社会框架分成了五个亚框架,分别是地理起源框架、社会地位框架、人际框架、制度框架以及宗教框架。通过对比两个英译本对五种社会框架翻译的处理,笔者发现对于同一个社会框架,不同的译者在认知和结构上存在差异:而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在认知结构上也同样存在着异同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处理原语特有的文化因素在翻译成目的语时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