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普遍、最重要、最直接的人际关系,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宿舍中的如"马加爵事件"、中国矿业大学毒害同学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高校寝室悲剧给高校宿舍管理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关注。本研究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随机抽样选择的768名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他们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将768名大学生分为实验组164人,对照组604人,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学讲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团体辅导和沙盘游戏的干预教育,对对照组学生不做任何辅导,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文章借助Excel、SPSS22.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和教育干预措施实施前后获知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因子的均值分析、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T值和P值检测,得到如下结论:1.目前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较高,该满意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在年级方面呈U型,大二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最为不满,大四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最满意。2.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明确,有92.8%的大学生认为宿舍人际关系重要。目前大学生与舍友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客气友好型所占比重最大,占比30.5%。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有30.9%的同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宿舍人际关系困扰,有2.3%的同学存在严重的宿舍人际关系困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异性交往和人际关系总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只在待人接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和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得分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四个因子得分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应对方式主要以消极应对为主,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宿舍人际关系问题。5.实施心理学讲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团体辅导和沙盘游戏教育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数据和参与教育干预成员的感受均显示该类教育干预措施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学生作业普遍反映团体辅导和沙盘游戏干预效果更好,参与教育干预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普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