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文化身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在中国文化氛围中成长尔后进入异域,身上至少携带着两种文化。由地理、文化上的位移带来的身份不稳定性,介入了全新的视角,开辟了“第三空间”。文化身份通过带有集体记忆的“中国方式”表现出来,最初是作为开启国际大门的策略,随着他们进入西方世界的广度与深度,寻根性变成了一种追求血脉相连的文化自觉。西方始终以“他者身份”看待中国当代艺术,试图获得文化身份认同并不乐观。但他们的实践为国内艺术家传递了面对新语境的经验并产生影响。本文以1990年以来的当代艺术为例,首先梳理了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群体的基本概况,讨论了他们在国内的状况,出国的原因,以及地域转换给他们生活与精神带来的困苦,由此引出对文化身份的理解以及定位,结合五位艺术家的实践揭示文化身份表达的三个层面:1、对传统材料、观念的挪用,以中国方式刺激眼球;2、透过东西方文化交锋,揭示其共鸣与抗争;3、试图去身份化,用全球话语彰显普世情结。其次,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并结合艺术家个人经历,分析刘虹、严培明、贺丹架上肖像绘画作品中呈现的微观历史缩影,并探讨张洹行为艺术中所表达的对异域生活的水土不服,解读他们的身份焦虑,挖掘背后的深层隐喻,包括女性的、个人的、群体的、种族的。然后把身份问题放在后殖民语境中讨论,承认东方受到西方“他者”视角的观看,艺术家的创作不自觉地带有自我东方化的倾向,文化身份与后殖民主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萨义德和霍米·巴巴的理论为他们开拓了“第三空间”,成为创作的乐土。最后总结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文化身份追寻的三个阶段,提出用当代性话语思索社会现实问题。本文的创新点是结合多个案例将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作为整体研究,并将他们的文化身份置于融合与冲突博弈的全球语境中,展现与母文化割不断的联系。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加剧,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已经步入社会老龄化阶段。2016年10月25日,中共国务院基于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相关精神出台《"健康中国2030"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法制化的市场经济也使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法律风险。和企业的其他商业风险比起来,企业的法律风险更具有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都把实现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地方各级政府都将如何促进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列为
随着水利行业中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Big Data)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也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相比,大数据拥有快速的数据流转、海量的数据规模、动态的数据体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各种带有不同学习目的的赴华汉语学习项目也不断增加。汉语的教学形式日益丰富,既有中长期的常规汉语
<正> 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一些不健康文化因素的影响,刑事犯罪问题较为严重,武装拒捕、暴力对抗及袭警案件频频发生,公安民警的伤亡数量增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
<正>《雇佣方因认识错误无证采伐他人林木如何处理》(《森林公安》2015年第一期)一文,对无证采伐林木案件中施工方的定罪问题进行了探讨。该文认为,此案是因行为人认识错误而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DSRCT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研究,并复习有关文
桥塔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高度会随着桥跨的增加而显著地增大。对于大跨桥梁中的桥塔结构,当其截面形式较钝,结构较柔,质量轻,阻尼低时,将极易出现横风向驰振以及涡激共
文学巨著《红楼梦》堪称描写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内容详实、语言技巧高超、思想鲜明,没有同类作品可以与其媲美。作者曹雪芹是满清的贵族子弟,精通诗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