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分形维粒度分布模型散体材料强度特性研究与应用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体材料的强度特性是岩土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粒度分布作为散体材料的重要性质,是影响其强度特性的关键因素,但是现有的研究无法准确的定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双分形维粒度分布模型作为一个新的粒度分布表达方法,其参数能全面的反映散体材料粒度分布的数学特性。因此,可以基于该模型的模型参数确定散体材料的粒度分布,再进行相应试验得到强度指标,从而来研究散体材料的强度特性并运用于工程实践。本文旨在基于双分形维粒度分布模型来进行散体材料的强度特性的研究与应用。首先,引入双分形维粒度分布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含细粒土砾中的砾粒和砂粒的分形特性进行分析,其中砾粒组选用圆砾,砂粒组选用粗砂,基于该模型实现两种材料的混合,通过五个主要模型参数对混合材料的粒度分布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粒度分布的试验材料,在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将该模型运用于圆砾与粗砂混合材料强度特性的研究。然后,在给定该模型的级配参数条件下进行试样的制备,将试样按照固定的相对密度进行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经过大量的圆砾与粗砂混合材料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及相应对照和复核试验,得到不同的五个模型参数变化下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及抗剪强度指标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定性关系。其次,采用MATLAB及其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本次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拟合公式。类比这一处理过程,进而基于双分形粒度分布模型分析了三组散体材料模型参数和其渗透系数的关系,得到渗透系数用模型参数表示的统一形式。此过程成功的基于双分形维粒度分布模型对散体材料的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散体材料强度特性的研究成果对东安石矿挡墙进行了重新设计,本设计结合双分形维粒度分布模型的研究成果,不仅成功解决了东安石矿挡土墙的设计难点问题,也为类似的挡墙工程提供工程借鉴,为通过级配来评价散体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植物抗寒性以及抗寒育种一直是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 Fisch C.A Mey)生长在环境复杂多变的冰缘地带,是研究植物逆境适应机制的理想材料。本
为了合理的利用山地资源和能源,对山地地表参数(如地表温度、土壤水分等)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地表温度(LST)是山地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地表参数,因此对山地地表温度的研究
大分子蛋白的核质转运对于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非常重要。核质转运涉及到核质转运受体蛋白(核转运蛋白)与底物以及与核孔复合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需要RanGTP的浓度梯度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具有许多优异的发光性能,如无背景干扰、大的反Stokes位移、高的抗光漂白性、较深的组织穿透能力以及低生物毒性等。因
近年来,依据大量理论方法,许多科研人员研究和探讨了分子中原子间化学键及范德华作用的问题。两个原子正是通过化学键等相互作用才形成分子,为了探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特征,杨
基因组重组,是基因组更改变换基因排列次序的行为,可形式化为翻转、移位、转位等基本操作。基因组重组,也是导致生命特征演化的典型结构变异行为。基因组重组排序,目的是找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网络数据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其中,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拓扑特性,而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中,社区结构通常
双戊烯是工业双戊烯中一个重要的单萜,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液相歧化脱氢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双戊烯是工业生产樟脑或松油醇时得到的副产物,主要由单
本文主要考虑如下三类代数微分方程:一类复化高阶KdV方程w′′′′+δww′′+βw′2+γw3+λw+μ=0,其中,δ,β,γ=0,λ≠0,为任意常数.一类复化高阶非线性微分方程w(5)+aw′+b
非局部问题解的存在性及解的性态分析是近年来非线性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变分方法研究了带有竞争位势的分数阶Schr?dinger方程和分数阶Kirchhoff方程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