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resident Obama's Address On the Way Forward in Afghanistan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性话语分析这一手段被西方语言学家广泛运用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篇之间的辩证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将语篇的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它主要通过分析语篇在语言形式和结构方面的特征来考察隐藏在其中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借鉴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许多理论与方法。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由可供人们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社会的需要和其个人的意图决定了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系统形式的选择。   本文以奥巴马总统的演讲《在阿富汗前进》为例,结合政治演说中的语言特色和撤军的社会背景,试图对奥巴马的撤军演说进行分析,探讨政治演讲中所隐藏的语言、意识形态与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向读者展示语篇生成者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宣传他们的意识和观点,又是如何利用国家权力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文章主要遵循费尔克劳夫的三维理论框架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来进行语料分析。三维理论框架包括描述、阐释和说明三个步骤。第一步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对奥巴马电视讲话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其中,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三个方面: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所归纳的语言特征对语篇的生成过程进行具体的阐释。第三步,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从社会的角度探讨奥巴马电视讲话所体现的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作者发现,尽管演讲者再三强调其所讲述的内容是客观、合理的,但不免会受到演讲者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权力和意识形念通过分类,及物性,转换,被动化,语气,情态等手段存在于语篇中,读者不易察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治语篇具有说服性和隐含性。对听众来说,要增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意识,以便能够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政治语篇中的隐含信息。   _本文具有时事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美国总统的电视讲话隐含着重要的意识形念和强烈的国家权力意识。通过对奥巴马针对阿富汗问题电视讲话的批评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和研究阿富汗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英国文体学家Leech和short的《小说文体论》作为理论基础,从语言描述、思想表达方式和思维风格三个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文学形象,采用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
西方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发展的写作模型几乎都很强调构思的重要性(Emig,1971;Flower& Hayes,1980;Gould,1980;Hume,1983),甚至将其视作写作过程的核心。写作构思作为写作过程中
《无名的裘德》是19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特色和思想高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与《苔丝》一起并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之最。国内《无名的裘德》的
写作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一门技能,尤其是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中国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经常在写作中出现错误。因此,有人提出用书面修正性反馈提
几个世纪以来,语言的精确性一直是历代语言学家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人们注意到作为人类认知体验的成果之一,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现象一直存在。语言模糊,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