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赖域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获得传感器节点的准确坐标位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由,因此节点定位算法是定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测距技术的限制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锚节点与未知节点间的距离测量值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基于距离的定位算法很难求得未知节点的准确位置。目前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各种测距技术及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定位算法获取未知节点更精确的坐标位置。本文针对基于距离的分布式网络定位算法存在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化整为零”的思想,先提高单个未知节点的定位精度,从而减小整个网络的定位误差。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将定位问题转换成最优化问题,通过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获取未知节点的估计位置。针对只有一个未知节点的单源定位问题而言,基于平方距离的最小二乘(squared-range-based least squares,SRLS)问题已经得到很好地解决,有算法能够求得其全局最优解。而鉴于基于距离的最小二乘(range-based least squares,RLS)函数非凸且非光滑,到目前为止有效求得该问题的精确解仍然是个开放性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该问题。与大部分文献将RLS函数转化成凸函数,然后求得转换函数的全局最优解不同,本文从RLS函数的非光滑特性出发,求得RLS函数的局部最优解。本文通过引入一个参数将原目标函数转换成可微的光滑函数,提出了一个基于信赖域优化的DTR算法有效求得未知节点较为精确的坐标位置。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DTR算法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也能减少迭代次数。针对未知节点较多的网络定位问题,本文将原子多边算法定位看成单源定位问题,把DTR算法应用到网络定位中,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定位算法,并从多次仿真结果的平均值和单次仿真结果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改进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比原始算法及基于半定松弛的原始算法定位精度更高。本文分别讨论了影响定位误差的两个因素:引入参数的数值及由测距误差导致锚节点与未知节点组成的图形结构的改变。本文从局部优化的角度解决了目标函数非凸非光滑的定位问题,虽然只能求得目标函数的局部最优解,但是这些解作为未知节点的坐标位置有着更高的定位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已从单纯的传输技术逐步演化为重要的组网手段。以波分复用(WDM)技术为基础的光传送网由于其大容量和良好的灵活性成为目前光通信领域研究
随着铁路客运的高速化发展,列车通过弯道时产生的离心力成为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降低离心力对高速列车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轨道的
待机时间和持续工作时间是无线通信终端设计中的重要指标。在终端性能迅速提升和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缓慢的背景下,终端省电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第四代通信技术的最佳候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日益增涨,LTE移动通信系统作为3G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演进,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享受科技带来的更加便利、
应用于保密通信领域的隐写技术是信息隐藏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不可见的形式将秘密信息嵌入到载体中,并尽量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隐写分析作为隐写的对立产物,是指对隐写的检测与
极光通常出现在南北两极的高纬度区域,它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极光活动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空间天气、研究太阳风暴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地球的磁层结构和能
随着国际互联网业务和通信业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用户对多媒体等无线数据传输业务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及数据传输速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正交频分复用(OFDM)
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量的持续增长,用户端对接入网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把WDM(波分复用技术)应用在PON(无源光网络)系统中成为了光接入网NG-PON2的研究热点。WDM-PON系统传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可靠的性能。然而,由于无线通信环境频谱资源有限和无线信道衰落特性,常导致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低,误码率高。因此,提供更高的数据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之一。网络安全威胁已不再只是传统的木马和病毒等恶意软件,僵尸网络渐渐成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由于僵尸程序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