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近四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反思此次危机,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失职和过度借债的消费模式备受指责。另外,也有许多学者提出现阶段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不断。人民币国际化随之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意义。出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有其必要的意义;另外,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建立表明,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基于以上现实,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第二部分,本文对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做出了界定,为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化经验,以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借鉴。美元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战后的国际汇率制度安排实现了国际化的目标;日元的国际化是由于政府的主导和资本项目的大量输出,其结果不能算是成功;欧元经过了三十年的制度安排和协商,在欧元区各国利益的协调下,才能得以出现。从以上三种货币国际化的历程了解到,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实现过程中还需要必要的国际经济合作。人民币之所以需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需要;对于中国自身而言也可以实现诸多的利益,比如获得铸币税收入、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提高我国在世界政治上的话语权等。由此可见,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可以获得诸多收益。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应当遵循一定的步骤,结合货币国际化的规律与我国特殊的国情,选择适当的货币国际化发展模式。本文将此进程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规模,相应地需要我国继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发达的金融市场。第二阶段,我国需要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为非居民持有、使用人民币提供交易中介。同时,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完善汇率机制和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第三阶段,在整合一国四币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币最终的国际化。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许多风险。期间,我国可能遭遇到“特里芬两难”问题,金融监管的难度会加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经济的稳定性也有可能受到影响。为了防范风险,我国需要提高综合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抵御冲击;我国还需要完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监管;而且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亚洲的金融合作。总之,货币的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更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在货币层面上的表现。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应该依据我国的国情,以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基础,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这个过程必将是渐进而长期的,我国需要在此过程中防范风险并且及时调整,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