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际陆港竞争力形成及其评价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陆港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有效的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推动内陆地区国际物流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板块化”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国际陆港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设施,它的建设费用可以高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政府和社会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其发展和建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国际陆港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国际陆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加快我国国际陆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扩大其对内陆地区国际物流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际陆港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物流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竞争力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目前学界对于国际陆港竞争力形成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在对国际陆港竞争力评价之前有必要对国际陆港竞争力的形成进行研究。   本文在综合运用竞争力理论、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对国际陆港竞争力的形成以及国际陆港竞争力的评价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对国际陆港竞争力耗散结构进行了研究。借鉴熵理论界定了国际陆港竞争力系统的正熵以及负熵。结合耗散结构理论从系统开放性、远离平衡性、非线性作用、涨落四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国际陆港竞争力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国际陆港竞争力系统耗散结构的形式和功能,并给出了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   其次,在针对国际陆港竞争力系统耗散结构形成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陆港竞争力耗散结构系统的Bruesslator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国际陆港竞争力系统稳定性和非线性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国际陆港竞争力系统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最后,本文通过对XA国际陆港的实地走访、与相关人员访谈等方式,构建了国际陆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网络分析法对XA国际陆港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提升我国国际陆港竞争力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国际陆港的运营者和政策制者了解和掌握国际陆港竞争力的形成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同时为国际陆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件事,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以,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共同感受着生命的
在中国文化中,书写不仅是为了交流,还是一种艺术.但随着电脑、打印机的普及,诸多中国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本文试图从端正坐姿、规范写字、以赛促写、家校联动等方式优
近几年我院承担了对七年制医学生的教学任务,要求我们对体格检查部分进行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同时我们重视英语教学,制定了英文的体格检查考核标准.学生的操作
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巨大的帮助作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的最有效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教育部门通过新课改的引入,对中小学中的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完善和优化.然而,小学语文中的书
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语文课堂中的板书更是要讲究语句的精练和使用符号的醒目,能清晰地体现文章的思路和课堂分析过程,突出重点和难
中华经典,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魅力独特,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一直备受推崇.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德育管理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经典的教化功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