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藏猪肉品质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猪是中国特有的地方猪种,近年来,藏猪养殖和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初具规模,但藏猪肉的基本生理生化特点尚未得到系统探究。本研究以藏猪和约克夏猪的背最长肌为原料,利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同时对比分析藏猪与约克夏猪的差异蛋白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藏猪肉与约克夏猪肉在4℃贮藏环境中进行比对,找出p H值、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TVB-N值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发现新鲜的藏猪肉具有更鲜亮的色泽;整个冷藏过程中,藏猪肉的p H值较高,而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和TVB-N值则较低;研究结果为藏猪肉的冷藏储存和生产加工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2)为了进一步了解藏猪肉的品质特点,对藏猪背最长肌的蛋白质组进行高通量鉴定分析,并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论(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共鉴定到1723种独特的蛋白质。GO注释分类表明,藏猪背最长肌蛋白质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与单一生物过程等生物过程,主要具有结合功能、催化活性和结构分子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藏猪背最长肌蛋白质在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糖异生、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与代谢(蛋白酶体、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核糖体)方面显著富集,表明藏猪背最长肌中能量生成和蛋白质代谢是最为重要的生理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藏猪肉宰后品质变化机制的研究、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从蛋白质分子层面提供基础理论指导。(3)为了对比藏猪与约克夏猪的品质差异,对藏猪和约克夏猪的背最长肌蛋白质组进行了高通量比较分析。通过总蛋白提取与酶解,液相色谱分离,LC/MS鉴定和数据库搜索,总共对1448种蛋白进行了定量。基因本体论的注释和分类结果表明,差异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单一生物过程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具有结合功能,催化活性和结构分子活性等分子功能。进一步的路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丰富的蛋白质在呼吸(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糖异生,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与代谢(蛋白酶体,氨基酸生物合成,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核糖体)中显着丰富,表明能量生产和蛋白质代谢是最重要的生理过程。该结果可从蛋白质的分子水平为研究藏猪和约克夏猪的背最长肌质量差异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藏药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是唇形科(Lamiaceae)青兰属(Dracocephal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及甘肃的干燥河谷河岸、田野、草滩或松林边缘等地,在民间主要用来治疗治疗肝炎、胃炎、头晕、黄水疮口不愈、出血等疾病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甘青青兰具有许多药理作用诸如抗氧化、抗缺氧、抑菌、抗炎、抗病毒等。迷迭香酸(Rosma
本文选择黑龙江宾县为实验区,以不同株龄的紫穗槐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紫穗槐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种植7年生、16年生、24年生、34年生株龄的紫穗槐各三块样地的土壤,及分别选取1800株/hm~2、2340株/hm~2、2700株/hm~2、3060株/hm~2四种不同密度七年生株龄的紫穗槐各三块样地的土壤,和周围没有任何植物的黑土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紫穗槐人工林和对照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p
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在阿里地区开展植被研究,可为探究与保护阿里地区植被环境提供理论支撑。本次研究采用调查方法为群落样方法,利用TWIN-SPAN、物种多样性分析等多元数量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的分析了阿里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系及群丛的类别、样地及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1)阿里地区物种较少,组成简单,共包含种子植物102种,隶属21个科6
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驱动下,敏感而脆弱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承受一定压力,水土流失有加剧的趋势。藏东南地区高山峡谷居多,加上降水充沛,土质松散,因而水力侵蚀极为发育,沟壑纵横,这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深切的冲沟成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标志,人们却忽视了沟蚀形成的潜在威胁严重性,而沟蚀根源在于开始的细沟侵蚀。已有研究充分表明,细沟侵蚀
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提出要有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由于内部主体因素制约与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虚城市化现象严重。易地扶贫搬迁使得农牧民“一步跨越”进入城镇成为新的市民化主体,有效解决了地区的脱贫发展问题。但农牧民的市民化既联系又区别于农民工等“三位一体”农业转移人口,即农牧民在主观意愿或能力不足条件下,被特定政策推动“一步跨越”进入城镇的“被动市民化”。西藏三岩片区地处藏
三维流形拓扑理论是低维拓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三维流形的组合结构出发,通过三维流形中的一些曲面(如Heegaard曲面、不可压缩曲面及正则曲面等),把复杂的几何对象化解为若干简单对象进行研究,进而了解三维流形的拓扑性质和几何结构,这是三维流形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了柄体在平环中嵌入的极大组及三维流形Heegaard分解的若干性质的问题,通过对极大组个数的研究,通过对Heegaard分解的若
本研究以色季拉山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不同立地条件的12种木本植物:华山松、林芝云杉、糙皮桦、川滇高山栎、雪山杜鹃、雪层杜鹃、林芝杜鹃、不同海拔的急尖长苞冷杉、方枝柏、藏红杉、高山松、巨柏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多重比较分析方法对12种不同生活型植物、不同海拔急尖长苞冷杉、不同营养器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探索色季拉山主要木本植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全能”型家畜,也是西藏当地生活生产的必需品,为农牧民提供生活和经济来源。近些年,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造成西藏牦牛多起出血性败血症,有一定的传染性、病亡率,给该地区牦牛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牦牛源Pm菌株Tibet-Pm1的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特征、基因型及其rpoE基因在菌株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提取,利用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十九大报告强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重点工作。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四篇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中第五节明确提出了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农业的品牌化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南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远离祖国中东部发达地区,与内地交通来往成本较大
无人机航拍和载人飞机航拍,虽然两者都可以在高空中拍摄风光旖旎的大环境,但是无人机因为小巧灵活,它更可以通过远距离的操控,对远处不方便接近的目标进行高角度、多角度或近距离拍摄。它既可以表现宏伟的大场景,亦可以迅速便捷的近距离拍摄,更容易对不方便接近的拍摄目标表现出局部细节,更可以在灾难事故和险峻环境下,以及人类所达不到的空间与角度下,进行创作拍摄,获取第一手重要现场资料。无人机高空多角度变化拍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