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V环境下服务功能链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将网络功能与专有硬件解耦,使由软件实现的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VNF)运行于通用硬件平台上,且可随虚拟机、容器等虚拟化运行环境灵活部署与迁移。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SFC)是网络功能的链式集合,NFV技术改变了传统服务功能链的编排与部署模式,使利用VNF服务功能链的端到端的网络服务交付形式具有灵活可扩展的优势,在5G移动网络、物联网等场景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与传统网络功能相比,更具开放性的VNF面临更加严重的软件漏洞安全威胁,令VNF服务功能链的安全性无法保障。目前,已有研究者针对VNF服务功能链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防御方法依然只针对特征已知的攻击方式,无法应对基于未知漏洞的安全威胁,具体表现为:(1)当前服务功能链中的VNF具有单一性与静态性,使攻击者容易获知上线VNF实例的信息并进行漏洞利用,且传统防御方法无法有效防御基于未知漏洞的攻击;(2)在对单个VNF进行安全防护时,未考虑服务功能链中VNF之间的安全相关性与服务功能链的整体安全性,使安全等级较低的VNF成为攻击者的主要攻破目标;(3)“单链”的部署形式使服务功能链的可用性强依赖于链中VNF的可用性,使攻击者可通过同一漏洞的重复攻击导致服务功能链反复中断,严重影响其可用性。网络主动防御是一类作用于攻击后果对系统产生影响前的、不依赖攻击先验知识的防御方法,比如移动目标防御、拟态防御等,主要通过增加攻击者对未知漏洞的利用难度减轻未知安全威胁,而VNF灵活加载与可迁移的能力降低了主动防御机制的开销,主动防御机制可被应用于VNF安全防护中。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一种VNF动态防御方法,利用VNF实例的动态轮换扰乱攻击者信息收集与漏洞利用过程,提升服务功能链中VNF的安全性;随后将动态防御方法进行推广至服务功能链,从服务功能链层面考虑动态防御方法的安全收益与成本;最后改变服务功能链的“单链”部署模式,将流量处理任务分配至由不同VNF实例组成的异构并行子链,以提升重复攻击下服务功能链的可用性。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针对未知漏洞攻击下VNF的单点故障问题,提出了基于安全度量与实例相关性的VNF动态防御方法。该方法使用在软件应用、运行环境方面不同的VNF实例,在服务功能链生命周期内对VNF的上线实例进行动态轮换,以提升攻击者信息收集与漏洞利用的成本。同时综合考虑VNF实例安全性与切换实例相关性对防御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动态轮换策略,达到最小化攻击者在特定时间内攻击成功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防御方法能有效应对未知漏洞攻击,同时基于安全度量与实例相关性的动态轮换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动态防御效果。2、针对未知漏洞攻击下服务功能链的整体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攻防博弈的VNF服务功能链节点调度机制。该方法将动态轮换防御方法推广至整个服务功能链,在每一动态轮换周期选择服务功能链中的一种在线VNF进行异构实例的动态调度。同时在服务功能链的动态调度防御场景下,将防御者对不同VNF节点的调度与攻击者对不同VNF节点的选择攻击过程建模为斯坦柯尔伯格博弈,通过最大化防御者收益对最优调度概率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对服务功能链中VNF进行调度具有良好的防御效果与可以接受的调度开销。3、针对重复攻击导致服务功能链可用性下降问题,提出了基于异构并行子链的服务功能链编排与部署方法。具体地,将服务功能链解构为共同对外服务的并行子链,使每条子链分别承担一部分用户流量处理任务,并在不同子链中使用相互异构的VNF实例以提升服务功能链在重复攻击下的可用性;同时,提出指标度量不同编排方法下的服务功能链可用性损耗,以最小化编排阶段的可用性损耗期望与部署阶段的底层资源占用为目标,将异构并行子链的编排与部署问题建模为二阶段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并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提升服务功能链在重复攻击下的可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进步,对硝基苯酚(PNP)作为一种典型的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在火炸药和染料等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使用。而PNP作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该物质的化学稳定性较
侧根是植物根系结构的决定因素,除了提供锚地作用外,还是一种植物探索土壤环境中水分和养分的器官。侧根发生与初生根不同,属于胚后形成,并在根内深处萌生。IAA是侧根在启动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许多互联网产品,其中在线社区成为了数量最庞大的产品之一。用户的活跃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是影响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了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所关心的问题。过往的研究发现群体认同是用户参与行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期望确认模型认为用户使用产品后的期望确认度能影响其对产品的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从而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于此同时,游戏化的相关研究发现了其对用户参与行为的激励作用。因此本研究在此基
传统光刻技术目前已到达它的物理极限——22 nm,基于分子自组装的图案化方法在下一代亚十纳米图案化的应用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早期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嵌段共聚物中。但由于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提取大豆7S球蛋白,通过Na_2SO_3协同MTGase交联处理大豆7S球蛋白,研究交联处理后大豆7S球蛋白的凝胶特性和乳化特性的变化,确定其最优协同处理条件,并对其交联前后的表面疏水性、游离巯基、热特性和蛋白质结构等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更好地解释了凝胶特性、乳化特性与蛋白物化性质及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确定Na_2SO_3协同MTGase处理大豆7S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一级预防能够得到的获益与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对关于阿司匹林用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相关研究进行
在当今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生物特征被用于社会事物中。指纹是常用的生物特征之一,具有高度的区分性和唯一性,它只有一小块皮肤,但能提供的用于识别的信息相当大。且相较于其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由此产生的动态网络生成了海量数据,形成了大小主题各异的社区,挖掘社区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成为近来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较为常见
莼菜是一种稀有珍贵的蔬菜,其表面包裹着一种具有独特质地的胶质粘液。本文主要研究莼菜体外胶多糖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及理化和降血糖功能性质,旨在为莼菜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1)以碱提莼菜体外胶多糖(BSP-NaOH)为原料,通过超滤得到了BSP-U100、BSP-U50和BSP-U10三种不同分子量段的莼菜体外胶多糖。通过扫描电镜、刚果红试验和圆二色光谱(CD)对不同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
近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以雾霾问题尤其严重。针对相关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降低大气气氛中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