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及环境风险评价模型优化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是当今国内外发展的共同趋势,污泥则是污水集中处理的主要副产物。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由于其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已成为制约污泥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环境风险可为污泥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目前,有关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等级不一,导致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基于污泥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尚不完善;污泥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不够深入。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南昌市四个主要污水处理厂(红谷滩、青山湖、象湖及朝阳)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各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六种主要重金属的赋存特性,具体包括:Zn、Cu、Cd、Cr、Ni和Pb。结果表明: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各重金属总含量均较高,各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Cd和Ni总含量超过酸性土壤利用标准限值。重金属Zn、Cd和Ni主要存在于可交换态(F1)和可还原态(F2),重金属Cu和Cr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F3),重金属Pb主要存在于残渣态(F4)。各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Zn、Pb和Cd的浸出量均超过相应的标准值。除了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其它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Ni的可浸出含量均高于标准值。重金属Zn、Ni和Cd的浸出率较高。第二,在已有的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评价模型(Igeo、ER、RI及RAC)的基础之上,引入了CF、ICF、DC、GCF及GRI模型,并建立统一的分类等级。将上述建立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应用于南昌市四个污水厂污泥。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Cd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评价等级属于II-IV级(中到高等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DC和RI)评价等级均为IV级,即高污染程度和高生态风险。单一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方法(Igeo、CF和ICF)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Cu、Zn、Ni和Cr评价结果呈正相关,重金属Pb和Cd评价结果呈负相关。单一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ER和RAC)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Zn和Ni评价结果呈正相关,重金属Cu、Pb和Cd评价结果呈负相关。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DC和GCF)和生态风险(RI和GRI)评价方法均呈正相关。第三,结合土壤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污泥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优化,并将其应用于南昌市四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结果表明: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各重金属的成人和儿童日均总暴露量(CDIrisk)最高,其次是象湖、朝阳、红谷滩。儿童通过手—口摄食暴露剂量(CDIinh)明显高于成人,而通过皮肤接触暴露剂量(CDIdermal)低于成人。五种非致癌重金属(Cu、Zn、Pb、Ni和Cr)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均小于非致癌风险阈值,但致癌重金属Cd的儿童综合致癌风险均略高于致癌风险阈值。
其他文献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同事们对我执着地坚守竞赛阵地的评价。其实,荣誉的取得和延续都来自我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经营。在我们眼里,每个中职生都是一块真实、生动、棱角分明
<正>据临床观察,精液的病理性异常是引起不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对因精液异常引起不育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
会议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文结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提出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三种有效模式,即任务型教学模式、兴趣型教学模式、合作型教学
现今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活的资源加以开发,注重人与事相结合,事与职相匹配,达到人、事、职能效益的最大化。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护理的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实现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追求,而司法独立是司法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工艺以其经济、简便、高效的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但由于氧化沟的尺寸大,沟道中的流场复杂,氧化沟在动力不足时,污泥在
随大量生产活动排放的数量巨大的二氧化碳不断给全球气候变化蒙上阴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迅速聚集会导致气温升高,这种影响扩散以后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可能引发灾难
以碳酸氢钠(NaHCO_3)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和超临界CO_2作为发泡剂制备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均为绿色加工制造过程。本文首先考察了PVC配方组成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配方为PVC(SG-5)树脂100份、复合铅盐稳定剂6.5份、润滑剂硬脂酸钙1份、氯化聚乙烯(CPE135A)15份、丙烯酸酯共聚物(ACR-401)5份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3份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