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y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们可以调整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布局,从而改变区域土地资源的原始状态,并对区域内的景观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空气环境、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直接或间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枣阳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市)级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思路、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提供思路和参考。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前两部分研究了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意义、目的、技术路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各个环境要素的影响;第四部分对枣阳市的区域概括、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枣阳市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第五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根据枣阳的现实情况选取了景观环境、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空气环境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建议,然后根据四个环境要素的评价结果,运用叠图法在MapGis软件平台上对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建议。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就是调整建设用地、农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其中建设用地对环境一般产生负面影响,农用地对环境既会产生正面影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生态用地一般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影响。(2)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布局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景观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环境要素来进行评价。(3)枣阳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环境污染逐步加重,“三废”造成的土壤资源污染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坡耕地广泛分布,旱涝灾害发生频繁等。(4)结合枣阳市土地利用情况及环境质量现状,提出了适合于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选取景观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空气环境四个环境要素,对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5)通过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划分出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的极度敏感区、重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微度敏感区,并运用GIS技术做出枣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分区图和综合影响敏感性分区图。最后针对敏感性分区图提出土地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敏感性越高的区域越不适合布置建设用地,敏感性低的区域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其他文献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个举足轻重的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中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是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也日趋活跃。基于公路交
薄层罩面技术作为公路工程重要的养护施工方式,对于恢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概述了薄层罩面技术的分类及特点,进而分别在旧路面
本文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橡胶(SIBR)为增韧剂,制备出超高抗冲强度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其中,线型无规SIBR和星型嵌段SIBR增韧树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皮肤癌特别是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肿瘤,预后较差。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
全世界企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是合伙经营模式。选择合适的合伙创业伙伴(Partnership Venturing Partner Selection,缩写为PVPS)是合伙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们的创业活
内蒙古农民生活消费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着内蒙古经济是否实现稳定发展,还关系着内蒙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内蒙古农民生活消费
科学开发建设海岛,解决海岛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海岛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工程技术措施,遵循5项基本的原则。海岛的特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分为生普和熟普,在茶类中是我国特有的一类;好的普洱茶具有饮用和收藏的双重功能,本实验首次用茶园茶(GT)、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茶(CWAT)、野生古茶树茶(WAT)
<正>目前,集团化已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报业集团面临经营模式的选择、产品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本运作等重大问题。本文以武汉地区两大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环境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在幼小衔接中环境创设往往被忽视。如果在幼小衔接期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