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tians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模式是连接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纽带,其构建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特别是在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时期,如何构建出符合“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的育人目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则立足于这一现实趋势,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将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出一种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模式。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本文分六章来论述。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主要是“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学理分析。首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和“课程模式”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最后,简述了它们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主要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得出了构建“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学生主体、行业参与,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第四章主要对国内外“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介绍了国外的“三明治”课程模式、职业集群型课程模式以及双元制课程模式,并得出了国外课程模式的可借鉴之处。接着论述了国内“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历史沿革,并着重阐述了项目课程模式与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实施情况与效果。  第五章主要论述的是新构建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首先,提出了新课程模式的构建理念;其次,介绍了新课程模式的结构与框架;最后对课程的内容和功能进行了概述。第六章则是简要分析了新课程模式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机制。  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同时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高职二外日语教学现状,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要系统完成日语初级阶段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则亟需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网络资源在高职二外日语教学中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可,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增长。如何
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旨在帮助特殊儿童回归到主流社会。其中,教育训练与
本研究在丰富的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法,从地方普通高校定位的角度对大学生“回炉”技校现象做了一些思考。 通过访谈部分“回炉”大学生,并结合相关的报道与研究,在
作为温州乐清元宵节巡游活动的主角之一的首饰龙集各种技艺于一体,其制作技艺是值得关注和欣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饰龙,其传承和保护也需探讨和思考。非物质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