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雄安新区府河、孝义河上游来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水质较差,由于常年受到污染,因此河道自净能力下降,生态功能受损,出水水质严重超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府河、孝义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削减污染负荷、提升河道自净能力为目标,在府河孝义河现场进行了生态护岸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护岸类型对于河岸带土壤脱氮除磷效果的提升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研究了护岸带土壤硝化反硝化能力变化的原因,探讨了护岸带微生物群
【基金项目】
:
十三五水专项,“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NO.20182X07110),课题三入淀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NO.2018ZX07110003),子课题一府河和孝义河新区段水质提升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安新区府河、孝义河上游来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水质较差,由于常年受到污染,因此河道自净能力下降,生态功能受损,出水水质严重超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府河、孝义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削减污染负荷、提升河道自净能力为目标,在府河孝义河现场进行了生态护岸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护岸类型对于河岸带土壤脱氮除磷效果的提升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研究了护岸带土壤硝化反硝化能力变化的原因,探讨了护岸带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出了基于生态护岸建设的河道修复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取得的主要结果有:1、构建了基于石笼和松木桩的生态护岸和生境改善系统。对生态护岸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进行了测定,石笼生态护岸的抗冲系数从2.067 L/g提升至几乎饱和。松木桩生态护岸的抗冲系数从1.848 L/g提高到了3.145 L/g,两种体系都提升了河岸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石笼护岸的提升效果优于松木桩护岸。2、石笼和松木转生态护岸系统整体都提升了护岸的脱氮除磷效能,对两种系统的氮磷转化能力进行了试验测定,石笼生态护岸和松木桩生态护岸的硝化速率由0.265mg/kg·h和0.15 mg/kg·h提升至0.375 mg/kg·h和0.34 mg/kg·h,反硝化速率由178.90μmol N·m-2h-1和180.28μmol N·m-2h-1转变为154.98μmol N·m-2h-1和481.08μmol N·m-2h-1,整体都提升了护岸带土壤的脱氮效能,松木桩护岸的脱氮效能优于石笼护岸。脱氮功能菌群丰度有所提升,如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在石笼护岸和松木桩护岸的系统中分别提升了104%和129%。两种体系对磷元素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总量略有增加。3、雄安新区府河、孝义河河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增加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其中府河生境改善系统建设区域的氨氮削减量为30.2%,总磷的削减量18%。孝义河生境改善系统建设区域的氨氮削减量为15.8%,总磷削减量为44.1%。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地震发生频繁,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世界各国都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所以预防地震灾害,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结构优化一直是各国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的搜索和改善、优化与控制、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提升也是探究抗震工作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动可以通过土体传递到结构,引起结构振动,而且结构产生的惯性力反作用于地基土,即土-结相互作用(Soil-St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业负荷和居民生活负荷占比逐渐增大,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对电能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只有进行合理地电网规划,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供电可靠,是配电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望都县电网供用电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了供电能力不足、网架结构不合理,线路供电半径长,部分排灌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较多等问
排桩支护是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支护结构。由于目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规模逐渐加大,可能会使得传统竖直支护桩的桩身变形过大、承载力不足。相比于传统竖直支护桩,单排倾斜支护桩能够很好的控制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有效改善桩身变形及受力特性,减少事故的发生。采用单排倾斜支护桩可以减少水平支撑,降低支护结构对空间的利用。倾斜支护桩设计计算相对简便,支护能力较强,可减小工程成本。倾斜支护桩作为一种新兴
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黏土岩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细观尺度上,黏土岩可以看作是由刚性夹杂物(方解石和石英)、孔洞和黏土固体组成的多相材料。黏土岩内部的细观结构对材料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黏土岩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建立了细观力学解析模型,并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含多孔和刚性球形夹杂的黏土岩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分析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围压5MPa、10MP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传统不可回收的基坑工程锚固技术受到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锚固技术的挑战。目前可回收锚固技术应用时间较短,研究的较少,应用范围也较小。为了推广该项技术,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工程为依托,开挖长30m,宽6m,深8m的深基坑,设计四种支护体系,分别为模块化、桩锚、土钉和纵横可回收支护体系。在用于支护体系的72组压力型
降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损失需要对降雨型滑坡进行预防和治理,基于弹性波的滑坡监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滑坡监测的可靠性,为滑坡防灾减灾和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弹性波与土体含水量、变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在传感器布置方式、降雨强度和土体层理结构对弹性波速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相应条件下的弹性波响应规律仍需进一步明确。鉴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
本文以干热岩地热开发中岩石循环高温,遇水冷却问题为研究背景,选取干热岩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水冷循环处理,并采用万能试验机对循环后的花岗岩进行了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和静态巴西劈裂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与不同次数高温-水冷循环对花岗岩的密度、饱和吸水率、纵波波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花岗岩的宏观破碎方式和细观损伤探究了花岗岩在高温-水冷循环作用后的
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整体性能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至关重要,灌浆套筒的灌浆密实性直接影响装配式结构的整体质量。若套筒内部灌浆有缺陷,受力钢筋的连接将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性能,从而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钢筋有效锚固和应力有效传递的基础是灌浆料的密实程度,但套筒注浆是一项隐蔽施工技术,很难判断灌浆后是否饱满。因此,本文应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对灌浆套筒内部缺陷进行
冀西北地区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分布有广泛的湿陷性黄土,该地区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许多黄土高填方路基的工程问题。黄土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形是路基工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其不均匀沉降和沉降过大会导致路面产生沉陷、开裂,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对黄土高填方路基进行沉降变形规律和预测研究有利于保障黄土高填方路基的安全使用,减少后期公路养护的费用与难度。结合“冀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桥梁工程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桥梁病害愈发严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在桥梁施工技术中是最常用、最发达的结构形式之一,铰缝是该类结构整体协同性能的关键,也是服役期内最易受损伤的部位。桥梁在运行几年后,铰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水、开裂甚至混凝土剥落,导致桥面板之间的横向连接减弱,桥面纵向开裂,甚至发生单板受力等情况。为了对不同程度的桥梁铰缝损伤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提出一种基于车辆荷载和功率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