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胸部撞击伤多发于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钝器伤,是常见的胸部钝性伤,发生率为胸部钝性伤的17%–25%[1]。胸部钝性伤易造成肺部挫伤。Morgagni于1761描述了没有胸壁外伤的肺部挫伤(pulmo- nary contusion),直到1840 R.W. Smith通过观察尸检病肺发现有严重的细小的挫伤。Burford于1945年观察尸检病肺的病理改变有充血、间质水肿或出血和实变,故提出称为“创伤性湿肺”[2]。其损伤有多发性、严重性、隐匿性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etorydi stresssyndrome,ARDS)。由于肺挫伤常并存复合伤,病情复杂,死亡率达25% [3]。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肺挫伤来说非常重要。大量文献报道胸部CT的动态检查有助于临床病情、病程及预后的判断,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对肺挫伤最敏感和准确的方法。可是,胸部CT的表现与肺部实际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至今尚未见报导。实验目的本研究以肺挫伤兔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肺部CT表现与肺部损伤程度变化的关系。为肺挫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预后提供依据。实验方法大耳白兔32只,体重(2.35±0.2)kg,实验前禁食12 h,用自制简易撞击机致兔右侧胸部撞击伤,撞击高度分别为1.2 m、0.85 m、0.5 m,撞击重量3 kg。于伤后每隔0.5 h记录呼吸、心率、体温。伤后3 h行胸部CT扫描,随后活杀动物,行病理解剖观察。结果1本实验研究的肺挫伤动物模型,是参照改良Allen氏打击法致伤的,由致伤后肺CT表现、病理改变、生命体征变化等,与肺挫伤的临床特点相似,具备操作简便、致伤部位准确、测试参数容易控制、可重复性好、经济易行等条件,是成功的理想的肺挫伤动物模型。3不同程度肺挫伤后生命体征、胸部CT及病理变化有明显的差异。4当撞击动能为10J/cm2时均有肋骨骨折,对侧肺部损伤。5 CT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误差, CT诊断与实际肺损伤之间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