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粘土在我国云南、贵州、两湖两广等地区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具有广泛分布,并且因其具有裂隙性、收缩性和地层分布不均匀性等不良特征,通常在工程上被认为是“问题土”。所以许多公路建设工程都将红粘土弃用,而换用碎石、砾石等其它材料,这样不仅使产生的大量弃方土破坏了环境,也增加了公路建设的成本。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认识当前土壤改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将化学固化技术和物理加筋技术相结合,运用于红粘土作为公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粘土在我国云南、贵州、两湖两广等地区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具有广泛分布,并且因其具有裂隙性、收缩性和地层分布不均匀性等不良特征,通常在工程上被认为是“问题土”。所以许多公路建设工程都将红粘土弃用,而换用碎石、砾石等其它材料,这样不仅使产生的大量弃方土破坏了环境,也增加了公路建设的成本。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认识当前土壤改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将化学固化技术和物理加筋技术相结合,运用于红粘土作为公路基层或底基层材料的材料的改良,即聚丙烯纤维加筋二灰稳定红粘土,然后通过室内实验、机理分析、效益评价等多方面定性定量的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加筋二灰稳定红粘土作为公路基层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云南红粘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云南红粘土细粒组含量91.78%,液限53.7%,塑性指数23,自由膨胀率为2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等。(2)结合材料性质以及规范要求拟定五组二灰稳定红粘土的配合比例,根据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弯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确定本试验二灰稳定红粘土的的最佳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红粘土=10:10:80。(3)在二灰稳定红粘土配合比(10:10:8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与原方案进行对比,通过力学、开裂、水稳定等室内试验分析发现,聚丙烯纤维对二灰稳定红粘土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水稳性能等路用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满足基层材料要求,并确定最佳纤维掺量为0.45%。(4)以物理化学反应作用过程分析、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微观扫描电镜试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介绍了丙烯纤维加固二灰稳红粘土基层材料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二灰稳定红粘土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材料内部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结物质,这些胶结物质附着在纤维表面,随着养护过程越来越多,使得纤维在材料内部“加筋”作用增强,所以二灰固化与纤维的“加筋”作用的共同影响,最终使得红粘土混合料的整体强度、抗开裂性能以及水稳定性得到提升。(5)介绍了聚丙烯纤维二灰稳定红粘土基层生产应用配合比、质量控制要点,并着重对其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分析,聚丙烯纤维加固二灰稳定红粘土基层材料,能够有效缓解了弃方红粘土环境污染以及开采碎石破坏环境等问题,实现变废为宝的转变,并且同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相比,能降低30%左右的材料成本费用,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时间的增长,大量构件由于周围环境的腐蚀以及荷载的作用,承载能力出现劣化,因此亟需对这些结构进行承载能力评估,并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加固维修。预应力FRP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加固方法,因其良好的加固效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预应力FRP加固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于预应力FRP加固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表明:虽然加固构件的特征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因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的行驶安全及交通拥堵等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传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多适用于高速路段,其应用范围有限,难以适应城市道路复杂的行驶环境。论文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及算法展开研究,依托于d SPACE平台搭建一种适用于城市工况的自适应巡航系统控制模型,以提高系统应对城市复杂道路工况的能力。论文运用分层控制思想对自适应巡航系统的设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的振动噪声水平越来越受到制造商以及消费者的关注。现如今CAE技术日渐成熟,其在车身振动噪声控制,降低成本与周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商用CAE软件往往根据频率范围使用不同的数值算法进行计算,低频区使用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高频区使用统计能量法。然而在高频与低频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频区域,由于该频率段模态形式复杂,中频振动噪声问题的精确预测一直为业界难点。传统的低频方法在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日益增加,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大量既有办公建筑建造年代早,未经改造不能满足节能和舒适的要求。在玻璃膜市场中,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条件和效果并不明确。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模拟法,对既有办公建筑的玻璃贴膜技术进行研究,确定通用膜和热反射膜在单层玻璃和双层中空玻璃的节能性,确定在4个不同气候区中的适应性和经济性,明确玻璃膜的使用朝向,最后提出玻璃
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国内更是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纯电动汽车实际上仅需一种1~3挡的变速箱,便可以扩大电机的高效运行区间,满足其更高的动力性与经济性要求。综合考虑成本与性能,两挡变速器就成为现在国内外产学研领域中令人加以青眼的方向之一。本文基于为国内某款电动轿车开发的无离合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2ETS),研究制定其换挡控制策略并提出构型优化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消费群体愈来愈成熟,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能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国内外对转向系统特性匹配的研究大多只考虑了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刚度特性和摩擦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并且利用虚拟样机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时转向系统模型精度较低。因此,基于整车操纵稳定性,为能够更加全面研究转向系统匹配内容,完善转向系统虚拟样机模型至关重要。以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操纵稳
目前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纯电动汽车以其能耗低、污染小等优势迅速得到普及。纯电动汽车变速器由于背景噪声、运行工况、安装布置等区别于传统汽车,其振动噪声的改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以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减振降噪的相关研究。首先对变速器振动噪声产生机理及传递路径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的激励源: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激励、齿轮误差激励和齿轮啮入啮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多样化的数据分析为城市设计的建设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我国自2015年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存量规划的主要版块,在相关研究中定量与技术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多源数据的应用可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的一种新的探讨与方法。随着时间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和人文环境。由于数据采取困难,以往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