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PT模式培养高中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 ——以高二电磁学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YPT(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Tournament)是一项针对高中阶段,采取团队辩论对抗形式的享誉国际的物理竞赛,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作为宗旨。该赛事内容主要涉及力、热、光、电等方面,其新颖的活动模式特点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基于IYPT模式相关特点和流程,利用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育资源,对高二物理电磁学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及实践探索。从教育改革大背景出发,分析了IYPT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结合相关研究的文献及成果,了解并学习比赛的规则和内容,期待在物理教学中去融入IYPT模式相关特点和流程以及评价方法。基于PBL、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孕育出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的IYPT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能够全程参与物理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接着梳理IYPT发展概况及教育功能,并对其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进行说明。再者,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以高二电磁学内容为例,将IYPT模式应用到具体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即本文利用IYPT以及实验教学等资源结合关于电磁学内容的两个案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根据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设计相关量表,收集并整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在总结该研究的同时,对该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与进一步的展望。IYPT模式对培养高中生科研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物理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深度契合,希望本文研究的成果能够对高中电磁学内容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面对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求。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李政道特别提出:“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是能否创新的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探究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物理问题,可见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是当前的一大国策。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是其核心目标。然而古诗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朗读、背诵、常用文言字词识记、翻译等等,成为古诗文的教学常态,也使古诗文课成为了中学生最无趣,最无奈、最无助的课。如何突破古诗文教学瓶颈,使古诗文课成为有趣、有味、有货的课?如何使古诗文成为通向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如何从文言、文章的理解走向对传统文化精
目的 系统总结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CBM、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所有关于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真实性评价工具(2017)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汇集性整
师生互动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感知物理观摩课与常态课在师生互动上存有差异,从而影响了观摩课与常态课的相互转化。对此,构建高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编码指标,对比研究高中物理观摩课与常态课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在促进教师发展和常态课与观摩课相互转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研究法、视频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研究在国内已有30多年时间,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需要学者深入探究,并加以明确,有助于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改变物理教学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是简要介绍了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献检索、查阅,论述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方法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的关键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组织的编排正在逐渐完善。教科书内容组织作为教科书开发的理论基础,是对课程标准的体现,其研究领导着教师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熟练掌握教科书内容组织特点来完成教学任务。论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依据所选指标建立对应操作方法,围绕研究主题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2019版)》与《普通高中课程
STSE教育理念融入中学物理教学,逐渐推进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革新。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与环境(Environment)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与新课标要求极度契合的思维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把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经过各种活动逐渐地提升学习者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STSE教育的教学,竭力于激起学生的物理学习
“自我效能感”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它反映了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一行为目标的自信程度。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地作为学生学习上的预警器,教师可以通过测量学生的学习自我效感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本文对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高一上学期学生进行了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和培养策略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文献参考,查阅并梳理出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理论及研究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开始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方向发展,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已经把思维品质与提升设定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并且对于思维品质与提升提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要求,可以说,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当下语文教育所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还停留在了解、把握、体会、感受的阶段,这也就导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水平还比较低。在语文课堂中,以抒情散文为媒介,抓住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四大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模块。内容比较抽象,前概念要求较高,是高中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新课改后这部分内容的增加进一步完善了高中化学平衡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本文旨在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习困难成因并探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