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价值观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对各类社会现象做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深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它包括集体性、利己性、个人美德、公德、进取性和协调性六个维度。当前,我国己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引起社会道德关系的变化,引起人们的评判标准的变化、道德价值选择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变化,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本研究采用正式问卷调查了陕西省六所高校390名大学生,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各因素的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各因素的平均分大小依次为:个人美德、进取性、公德、协调性、集体性、利己性。从总体来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是趋于积极的;第二,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集体性、协调性上得分高于男生,利己性得分低于男生;第三,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子女在进取性上得分越高;第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生源地差异。农村学生在进取性上得分高于城市学生;第五,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在集体性、公德、协调性上得分高于理工科生,理工科生在利己性上得分高于文科生。 本研究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存在个人主义严重、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和传统道德缺失等问题。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大学生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价值缺失原因,进而对我国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