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像瘟疫一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从理论和司法实践方面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方面对本罪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指出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应包括“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关的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后所实施的犯罪”两个方面。其次,通过本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未完成形态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司法认定。最后笔者通过对本罪刑罚配置方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现行立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对所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均增设财产刑”、“提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法定刑”、“将特殊累犯的规定修改为特别再犯制度”等建议措施。本文的理论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混淆个罪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二,指出了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其他文献
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扩展和深化了对世界事务本质的理解。当前,国际制度已成为现实政治生活的
现代社会,行政权力呈现逐渐膨胀的趋势,它不断地介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摇篮到坟墓”都能找到行政权的影子。行政权广泛地干预经济生活,并且向传统的立法权和司法权渗透,出现了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政府的作用日益突出。相伴而来的,是行政权力对于私权利的侵犯风险也相应的不断提高。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重皇权、重官权,对于政府及其官员的责任追究都是非常随机的,是皇帝为了显示“圣明”、“体恤民情”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变化,经济社会方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化思潮,是西学东渐和救亡与启蒙时代主题的产物。张申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他的中国化思想是当时中国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内
自杀现象正在严厉地拷问着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是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如何发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究竟能为人类、人类社会带来何种效应。生命伦理学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