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饮食诗歌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游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在继承和发展现实主义诗歌的基础上,在诗歌中蕴含了深沉的爱国思想。饮食诗是陆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游现存9000余首诗中,饮食诗有3000余首,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一,可见陆游的饮食诗歌创作数量蔚为大观。作为心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之志的士大夫,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陆游的研究,因其爱国思想光辉太过耀眼,多将其爱国诗作为研究对象。而事实上,贯穿陆游诗歌创作诗中的饮食诗,既描绘了南宋的风俗世情,也展现了诗人蕴含于饮食诗中的情感内涵,更借以抒发了诗人的身世感慨。通过对陆游9000余首诗歌进行系统整理,筛选陆游饮食诗的篇目,旨在将陆游的饮食诗在细致分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陆游饮食诗的主要内容,将其分为四类,饮酒诗、饮茶诗、药膳诗、其他饮食诗,分别对其进行阐释。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介绍陆游的饮酒诗。本章主要从酒诗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艺术风格与手法三方面进行分析。本章将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为研究重点,酒诗宛如一首首雄壮激昂的时代号角,激发当时的人们顽强抗争、收复失地,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针对其艺术特色,重点分析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第二章是介绍陆游的饮茶诗,本章主要从茶诗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艺术风格与手法三方面进行分析。陆游的饮茶诗大多创作于幽居山阴时,茶诗通过写饮茶活动的闲适,表达了诗人清雅闲逸的生活情趣。在饮茶诗中寄予了诗人追求内心旷达之情。陆游的茶诗在风格上呈现古朴自然的特色。第三章是介绍陆游的药膳诗。本章主要从药诗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和艺术风格与手法三方面进行分析。本章将药膳诗中采药、种药、服药作为研究重点,进一步分析诗人通过服药医人的特点引发如何医国的思考。第四章是介绍陆游饮食诗中的果蔬诗、粥诗和肉食诗,素食诗蕴含了诗人的饮食主张和养生观念。在写作手法上,通过对果蔬嗅觉、味觉、视觉的描写,丰富了饮食诗的写作手法。再者将平民与统治阶级的饮食对比,表达对同胞的关切之情。第五章是总结饮食诗的文学意义。在文学上,饮食诗中的俗事俗物为“以俗为雅”提供了新的范例,并给饮食题材注入了爱国主义和养生思想新内涵,继承了饮食诗的写法。陆游对饮食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他的饮食诗歌中流露的是真情实感。加之诗人平实自然的语言、高超绝妙的艺术手法,他将俗事俗物转化为高雅的诗歌吟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饮食题材诗歌的雅致。陆游的饮食诗歌看上去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这种自然朴实之感是不尚藻饰所呈现出来的返璞归真,自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因而平淡中令人回味无穷。故而陆游的饮食诗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其他文献
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纯诗理论作为对诗歌诗性的终极探寻,对白话诗歌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面对初期白话诗歌缺乏诗意的状况,以穆木天、王独清、梁宗岱、戴望舒为代表的一些诗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用拿官方数字说话,就看看身边,谁身边还没有几个高血压患者呢?  个性过强可能罹患高血压  本刊记者: 对于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因素我们也知道些,比如超重和肥胖、吸烟和饮酒等,还有没有其他不被人熟悉的因素呢?  孙宏涛:其实导致高血压的因素很多,比如说性别因素,男女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差异。两性的血压变化,开始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45岁以后
期刊
刚过完50岁生日的老刘,正跟同事们分享生日宴的热闹,结果突然就不会说话不会动了,同事们急忙打120把老刘送到医院,结果检查为脑梗。同事回忆说,多年前老刘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不过很快就好了,他就没当回事。医生表示,那就是脑梗的预警!  脑卒中已成中国第一大死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范斌介绍说,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死因,资料显示,平均每15秒就有一人新发脑梗,平均每20秒就有
期刊
25岁的王小姐时常感觉心律不齐,特别是下午会觉得胸闷,不自觉地想深呼吸。睡觉时,有时心脏会猛抽一下。于是,她总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结合自身症状在网上查阅资料后,怀疑自己有冠心病,甚至已经出现了轻度心肌梗塞。  心电图、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王小姐的心脏并没有任何问题。但王小姐不愿相信,她不断地说自己的母亲有冠心病,自己肯定遗传上了。为使王小姐安心,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五病区主
期刊
明清易代,投影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不仅是身份的变迁,更是心灵的蜕变。他们生活于“新朝”,而心念旧朝,彰显人格的同时,呈现出情感的失衡。张岱以另一种人格挺立诠释和亲证了遗民的精
小毛的父母都是近视眼,所以父母一直担心已经3岁的小毛是否会近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查出的结果是3岁的小毛的眼睛現在既不近视也不远视。  小毛现在虽然不近视,但是存在着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正常的话应该存在一定的生理性远视,大概在200度以内。随着孩子眼睛的发育,逐渐会从生理性远视过渡为正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视眼。3岁的小毛本身就有一部分家长近视的遗传因素,否则3岁的孩子验光的
期刊
本文以《礼拜六》、《红杂志》、《紫罗兰》为中心,对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阐释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二十年代文人
近视是我国青少年高发疾病之一,在小学中戴眼镜的孩子比比皆是,在大学课堂几乎找不到几个没戴眼镜的学生——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近视如此高发?另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是否意味着将来一辈子都要戴眼镜呢?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外,大部分是由用眼过度造成。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户外活动很多,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远眺,眼睛因此也得以放松和休息。而如今孩子的娱乐空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