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是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的重要人类病原体,其慢性感染通常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病。由于HCV具有多种基因型,基因型高度变异,且缺乏有效的小动物模型等,针对于HCV病毒的疫苗研究目前没有实质性突破。虽然现在作用于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具有较好的持续病毒应答率(SVR),但是该治疗方法仍有病毒易耐受,治疗周期长,靶点范围相对较窄以及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DAAs药物主要作用于HCV复制阶段,HCV受体则在病毒入侵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鉴于此,HCV受体类似物可作为一种新型的HCV入侵的抑制剂,在HCV的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 OCLN是HCV入侵过程中的重要受体之一,具有种属特异性。本研究以OCLN的胞外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HIVgp41蛋白N34和C36多肽在融合构象的六螺旋束构象为模型,构建一个六螺旋束的骨架蛋白(6HV1)。在此基础上,将OCLN的ECL1和ECL2两个胞外环进行不同组合后装配到该六螺旋束骨架蛋白上,这些OCLN胞外环的重构蛋白成功克隆并进行体外表达和纯化。利用HCV细胞源病毒系统,我们筛选出双环构建蛋白D1ECL1S+D2ECL2在没有细胞毒性条件下抑制HCV入侵效果最好。圆二色谱实验发现,D1ECL1S+D2ECL2的构建,因OCLN胞外环的插入,改变了重构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占比;热变性实验发现该蛋白结构比较稳定,解螺旋温度约为89.09℃。时间节点(time of addition)实验证明D1ECL1S+D2ECLS主要是在HCV入侵的早期发挥作用,且主要作用于HCV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阶段。通过蛋白作用靶点的研究,我们发现D1ECL1S+D2ECL2主要是与HCV病毒粒子相互结合,从而抑制HCV的入侵,这与我们的实验构想相一致。同时我们发现,D1ECL1S+D2ECL2对HCV多种基因型的HCV假病毒的感染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针对HCV入侵的广谱抑制剂,对DAAs药物的治疗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且通过一种新型构建,得到了OCLN胞外环可溶性蛋白,为OCLN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