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相钢是由低碳钢或低合金钢经临界区处理或控制轧制而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所组成的钢。这种钢具有屈服点低、初始加工硬化率高以及强度和延性匹配良好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成型性好的新型冲压用钢。它的出现为发展和生产高强度高延性的低合金钢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将其应用于汽车生产中,可以使汽车轻量化,节约燃烧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污染,提高安全行驶,因此双相钢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
本文以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冷轧、退火、双相热处理工艺,利用X衍射技术测定双相钢的宏观织构,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讨论了热轧、冷轧织构和再结晶织构的不同,以及第二相对双相钢织构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不同形变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后的表层织构组分与1/4层和1/2层织构组分有很大的区别。表层主要织构组分为{22 5}<554>,{110}<112>,而1/4层和1/2层主要织构组分为{114}<110>,{111}<101>,{001}<110>,形成了α纤维织构。冷轧织构组分主要是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且随着压下量的增大,织构组分强度逐渐增加。
再结晶退火研究表明:当压下量小于70%时再结晶织构以α纤维织构为主,主要织构组分为{114}<110>,{557}<110>,当压下量大于70%后一部分α纤维织构转变为γ纤维织构{1 1 1}<101>,一部分织构组分没有发生转变。退火后微观组织只有铁素体相,无马氏体相,{001}<110>织构组分逐渐变弱,这可能是由于碳和合金元素的作用。
双相热处理实验研究表明:冷轧样品双相热处理后的主要织构组分仍然为α纤维织构和γ纤维织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