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中国大陆胎儿权益保护的相关案例出发,通过研究法院法官对这些案例不同的处理方式,归纳当前中国在胎儿民事权益保护方面法律如何适应社会现实变化以及民事法律权利能力规范背后所蕴含的主要精神。
本文在第一章节分别对“胎儿”在医学领域和法学领域的界定进行了对比性的分析,并浅析了世界范围内法学家在研究胎儿权益保护制度时对胎儿这一可能的权利主体的认定是怎样的,对胎儿的权利能力的承认始于何时,在胎儿的权益遭受侵害时,胎儿享有怎样的请求权,如何来对自己遭受侵害的事实进行救济;本文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在理论方面对胎儿权益保护进行相关的思考,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胎儿权益保护相关立法模式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大陆法系在此领域的立法模式和英美法系相比较,寻找我国能够在胎儿保护理论上进行探讨的相关依据和思路,另一个方面则是对关于胎儿权益保护理论的相关学说进行了简要阐述和思考,分析各学说所保护的法益,并对支持该学说的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思考其缺陷可能性;第三章节中,对我国在胎儿权益保护领域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中此类相关案例的应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通过几个真实发生的案例探讨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对胎儿的权益保护方面的观点的发展变化,通过对法院对这些胎儿权益保护案件所作出的处理方式,或调解或判决,是怎样选择的,判决中又是怎样在现行法律对此内容空白的情况下对这一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进行救济的,审案法官的思路是怎样的,来对我国在胎儿权益保护问题上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而在本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则是分析了我国胎儿权益保护理论的发展前景,首先指出了我国胎儿权益保护制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然后根据前文所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思考,对于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可能进行了相应分析,最后对应对胎儿权益遭受侵害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