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小鼠中诱导拒食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TS)是自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重要的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镰刀菌(Fusarium)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A型TS可广泛地污染粮食作物,尤其是大麦、燕麦、小麦、花生、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及其产品。这类毒素可以通过污染饲料,在动物和动物源性食品内残留,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形成严重危害。A型TS可以诱发动物和人产生一系列的毒性反应,包括食欲下降和呕吐,生长迟缓、免疫低下、神经紊乱和内分泌紊乱等。尤其是此类毒素引起的拒食反应,是食源性中毒最直接的表现,虽然已有部分试验表明了 T-2毒素可以诱导拒食反应,但是,A型TS在同一物种中引起拒食反应的强度、剂量以及机理尚不清楚。在自然界中,A型TS主要包含4种:(1)T-2毒素(T-2 toxin,T-2);(2)HT-2毒素(HT-2 toxin,HT-2);(3)蛇形毒素(Diacetoxyscirpenol,DAS);(4)新茄镰孢菌醇(Neosolaniol,NEO)。本试验以T-2、HT-2、DAS和NEO这4种毒素为对象,以已建立的小鼠急性拒食模型为基础,通过灌胃(Oral Gavage)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两种攻毒方式,对比研究了 4种毒素诱导拒食反应的量效关系和拒食的持续时间,获得了 A型TS引起拒食反应的最大无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NOAEL)和最小有作用剂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LOAEL),通过LOAEL对4种A型TS的毒性强度进行排序;从调控食欲相关的4种饱感激素: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糖依赖性胰样多肽(Glucose 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酪酪肽(Peptide YY3-36,PYY3-36)入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血浆中饱感激素与A型TS诱导拒食反应的关系;同样地方法分析血浆中调控食欲相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 P,SP)与A型TS诱导拒食反应的关系;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肝脏和脾脏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 A 型 TS 诱导拒食反应的关系。试验I A型TS诱导拒食反应的比较研究本试验以已建立的小鼠建立的急性拒食反应模型为基础,采用灌胃和IP两种方式对小鼠攻毒T-2、HT-2、DAS 和 NEO,攻毒剂量为 0、0.01、0.1、0.5、1 mg·kg-1·bw,攻毒之后在以下时间点0.5、1、2、3、6、16、24、48、72、96 h测定小鼠采食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到4种毒素诱导拒食反应的NOAEL和LOAEL以及引起拒食反应的量效关系、持续时间和耐受性,比较两种攻毒方式下4种毒素诱导拒食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毒素T-2、HT-2、DAS和NEO均可以诱导拒食反应,拒食反应发生非常迅速,均可在0.5 h内发生,持续时间为6-96 h不等,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灌胃攻毒后,T-2、HT-2、DAS和NEO的NOAEL分别为0.01、0.01、0.1和 0.01 mg·kg-1·bw,LOAEL 分别为 0.1、0.1、0.5 和 0.1mg·kg-1·bw;IP 攻毒后,T-2、HT-2、DAS 和 NEO 的 NOAEL 分别为 0.01、0.01、<0.01、0.01 mg·kg-1·bw,LOAEL分别为0.1,0.1,0.01和0.1 mg·kg-1·bw。参照毒素诱导拒食反应的NOAEL和LOAEL,4种毒素诱导急性拒食反应的毒性顺序为T-2 ≈ HT-2=NEO>DAS(oral gavage);DAS>T-2≈HT-2≈NEO(IP)。试验IIA型TS诱导拒食反应与胃肠道饱感激素的关系本试验以小鼠急性拒食模型为基础,通过灌胃和IP对小鼠攻毒T-2、HT-2、DAS和NEO,攻毒剂量为1 mg·kg-1·bw,在攻毒后的0、0.5、2、6和24h采集小鼠血液。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浆中饱感激素CCK、GLP-1、GIP和PYY3-36的浓度,分析4种毒素攻毒后血浆中饱感激素的浓度变化。T-2、HT-2、DAS和NEO灌胃攻毒后1)血浆CCK浓度最高点分别出现在6 h、6 h、2 h、2 h,持续时间分别为24h、24h、>6h、>6h;2)与CCK相比,GLP-1的变化相对较弱,浓度最高点分别为2h、2h、6h、6h,持续时间分别为6h、6h、>6h、>6h;3)血浆PYY3-36浓度最高点均出现在2h,持续时间分别为>6h、6h、6h、6h;4)血浆GIP浓度最高点均出现在2 h,持续时间分别为24 h、24 h、6 h、>6 h。T-2、HT-2、DAS和NEO IP攻毒后1)血浆CCK浓度最高点均出现在6 h,持续时间均>24 h;2)血浆GLP-1浓度最高点均出现在2h,持续时间均为6h;3)血浆PYY3-36浓度最高点6h、2h、2 h、2 h,持续时间分别为24 h、>6 h、2 h、2 h;4)血浆GIP浓度最高点分别为2 h、2 h、0.5 h、0.5 h,持续时间分别为 24 h、24 h、6 h、24 h。说明T-2、HT-2、DAS 和NEO攻毒小鼠后血浆中饱感激素的浓度显著上升,且上升的趋势与4种毒素诱导的拒食反应呈正相关,说明这4种饱感激素在A型TS引起的拒食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Ⅲ A型TS诱导拒食反应与神经递质的关系本试验设计与试验Ⅱ的设计相一致。采用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神经递质SP和5-HT的含量,分析4种毒素T-2、HT-2、DAS和NEO攻毒后血浆中神经递质的浓度变化。T2、HT-2、DAS和NEO灌胃攻毒后1)血浆5-HT浓度最高点均出现在2h,持续时间分别为24h、24h、6h、6h;2)血浆SP浓度最高点同样均出现在2h,持续时间均为6h。T-2、HT-2、DAS和NEO IP攻毒后1)血浆5-HT浓度最高点分别为6h、6h、2h、2h,持续时间分别为24h、24h、6h、6h;2)血浆SP浓度最高点分别出现在2h、6h、2h、2h,持续时间分别为24h、24h、6h、6h。试验结果显示T-2、HT-2、DAS和NEO攻毒小鼠后血浆中神经递质的浓度明显上升,且上升的趋势与4种毒素诱导的拒食反应呈正相关,说明神经递质5-HT和SP在A型TS诱导的拒食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Ⅳ A型TS诱导拒食反应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本试验以试验Ⅰ为基础,选取1 mg·kg-1·bw T-2、HT-2、DAS和NEO对小鼠进行灌胃和IP攻毒,并在攻毒后0 h、2h、6 h和24 h后采集小鼠肝脏和脾脏。采用RT-PCR检测技术检测4种毒素攻毒后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2、HT-2、DAS和NEO均可上调肝脏和脾脏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且基因的上调趋势与T-2、HT-2、DAS和NEO诱导的拒食反应相一致。说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在A型TS诱导的急性拒食反应中发挥作用。本试验首次在同一物种中采用两种攻毒方式对4种A型TS T-2、HT-2、DAS和NEO诱导的急性拒食反应的强度进行比较,制定了T-2、HT-2、DAS和NEO诱导急性拒食反应的LOAEL和NOAEL,并将其毒性顺序进行排序。从调控食欲相关的三条途径入手,发现饱感激素、神经递质以及细胞因子在T-2、HT-2、DAS和NEO诱导拒食反应中的变化,阐明了 A型TS诱导拒食的部分机理。本试验使人们对A型TS的毒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制定T-2、HT-2、DAS和NEO的安全限量提供理论依据,为防治其毒害作用奠定科学基础。
其他文献
细胞蛋白稳态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和损伤,例如人类的亨廷顿综合征(Huntington’s Disease,HD)和动物的热应激损伤。亨廷顿综合征是人类医学中典型的由于蛋白稳态失衡性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体亨廷顿基因(Huntingtingene)发生突变,过长的CAG重复序列编码出过长的多聚谷氨酰胺链,使得变异的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Htt)发生异常聚
象草(Pennistum Purpurem Sch.)和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是重要的禾本科植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用于调制青贮饲料。添加乳酸菌促进乳酸发酵,抑制丁酸发酵,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乳酸菌的生长和活性受发酵天数,乳酸菌的初始种群,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1]。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乳酸菌,通过16S r DNA序列鉴定并确定其对象草和甜高粱青贮
肉牛耐寒临界温度为-15℃,环境温度达到25℃是肉牛是进入高温区的临界温度,大量研究表明,南方夏季高温环境极易造成肉牛发生热应激,热应激对肉牛生长性能及其机体的物质代谢均有重要影响;同时由于牛肉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多的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了解不同品种肉牛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耐热性和脂质代谢特点有助于为肉牛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同时揭示不同品种肉牛肉品质的特点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科学
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相互作用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过程会产生不利影响。而热应激已成为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主要问题之一。泌乳奶牛由于其泌乳期间产生过高的代谢热从而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热休克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的蛋白质超家族,热应激期间,在动物体内广泛表达。在热休克蛋白家族中,HSP7A1A和HSP90AA1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蛋白质,被认为是泌乳奶牛热应激最重要的指标。
在现代集约化养殖中,为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率,生产者往往采用高谷物日粮的饲喂模式。与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相比,高谷物日粮在瘤胃内被瘤胃微生物快速发酵,导致瘤胃内VFA累积和pH值降低。为适应上述瘤胃内环境的变化,绵羊瘤胃生理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然而,目前人们对于瘤胃上皮对高谷物日粮的适应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论文从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系统研究了绵羊瘤胃上皮对持续性饲喂高谷物日粮的适应机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发生在育龄女性中常见的生殖障碍疾病,发病率约为5%-10%,是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病因。而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卵泡囊肿也是母猪中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可导致母猪不能排卵,大大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雌性动物生育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临床上PCOS患者经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Kupffer细胞是肝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免疫细胞,它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肿瘤监测以及肝脏的再生过程,在先天免疫反应和宿主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kupffer与内毒素(LPS)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各种类型的肝损伤包括内毒素血症、酒精性肝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系统性的病毒感染。然而目前多关注炎症后对代谢变化的影响,关于代谢关键酶在免疫激活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尽管近几年研究发现,PC
对产蛋动物而言,蛋黄是胚胎生长和发育所需营养的最主要来源。卵生脊椎动物的肝脏在雌激素(estrogen,E2)的调控下合成卵黄前体物。研究表明,卵黄前体物,如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和靶向卵黄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y)的浓度与产蛋量呈正相关。甜菜碱(betaine,BET)又称三甲基甘氨酸,由胆碱氧化而来,也可直接
人造肉作为理想的畜产品替代品,是改造传统畜牧业的关键一招,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和畜产品供给体系调整问题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该文结合技术轨道理论,基于人造肉专利技术情报,运用专利分类共现分析法和“S”型曲线法分析人造肉技术系统内现有技术轨道和各轨道技术成熟度,并据此外推出未来人造肉技术可能的演进方向。研究表明:①人造肉技术系统内存在3类技术轨道,其中植物蛋白肉技术是近期人造肉技术系统的技术主轨道,当前人
家禽肉是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其全球需求量每年呈指数增长。同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家禽业在夏季受到强烈的高热影响,而且消极后果越来越严重。热应激(HS)的不良影响包括采食量减少,体重增加和胴体产量降低,肉品质下降,免疫应答降低和肉鸡死亡率增高等。生化和生理指标的改变与高温促进活性氧(ROS)反应的形成有关,过高的ROS可引起氧化损伤,从而导致严重的细胞和组织、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