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客观评价运用针刺为主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情况,得出相对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探讨在针刺为主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从TheCochraneLibrary(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PubMed(美国医学图书馆检索系统)、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以“呃逆”、“膈肌痉挛”、“膈逆”、“hiccup”为主题,全文检索“针灸”、“针刺”、“Acupuncture”及相关扩充词进行检索,查阅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为主中医疗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刊至2014年2月28日。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参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应用Cochrane协助网专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发表偏倚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 结果:共检得有关针刺为主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文献资料3092篇,其中学术会议论文115篇,博硕士学位论文19篇;英文文献36篇。通过去重、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2502篇,第一次筛选得到治疗性临床试验类文章590篇。再按照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第二次筛选,仔细查阅全文,排除了531篇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实际纳入了59篇文献,其中有2篇英文文献,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4479例患者进入本系统评价。在随机序列产生方案方面,有6篇文献描述为按数字表随机分组;有11篇文献仅描述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有2篇描述随机抽样分组,有1篇描述按住院号随机分组,均未详细说明产生随机序列分配的方法,只能属于半随机分配方案;其余39篇均未对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描述。有1篇文献描述了使用单盲法试验,1篇文献描述了病例死亡退出研究的报道,其余所有试验均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案的随机化隐藏方法、盲法、病例失访或退出情况,均未进行意向性分析,也未进行依从性分析。参照较为常用的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的59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这59篇纳入文献的Jadad评分普遍不高,最高分为3分的有20篇,其余39篇均为2分,可见全部文献均属于低质量研究。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8.28,P<0.00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合并效应量OR=6.26,其95%可信区间(95%CI)[5.14,7.62],菱形完全位于无效线的右侧,提示针刺为主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采用总有效率指标对57篇纳入文献进行漏斗图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分布比较对称,可以认为结果受发表偏倚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提示结论较为可信。敏感性分析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以及剔除可能对结果有影响的研究后再次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对最终的研究结果没有本质性的影响,说明原Meta分析的结果较为稳定可靠。 结论:经统计学分析,针刺为主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可以借鉴。目前针刺为主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报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方法学的应用不够重视,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的选择等,导致研究文献质量较低。 综上所述,以针刺为主的中医疗法在治疗顽固性呃逆中有独特的优势,且操作简单,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中医侧重临床观察,疏于良好的试验设计,导致结果的可信度无法令人信服。虽然本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在治疗呃逆中有着相对的优势,但因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