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针灸十七椎结合针刺大椎、膈俞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寻求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更优方案。方法将6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予温针灸十七椎+针刺大椎、膈俞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中医痛经症状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雌二醇(E2)变化,治疗结束三个月后随访记录中医痛经症状总积分、VAS评分,运用统计学分析,观察温针灸十七椎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病程、痛经症状评分、痛经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86.66%,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的近期疗效相近。随访观察组远期总有效率87.10%,对照组远期总有效率4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VAS评分较前均下降,两组组间积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近期两组在改善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随访观察组在痛经症状评分、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则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雌二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雌二醇未见明显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临床安全性分析:现有试验条件下,未发现温针灸十七椎为主结合针刺大椎、膈俞疗法的不良反应。结论1.临床观察显示,两种治疗方案近期疗效接近,均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但观察组的远期疗效则更加稳定,持久。2.温针灸十七椎结合针刺大椎、膈俞能够有效地降低受试者的E2水平,且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