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爆发的三次能源危机都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以来,能源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渐渐成为了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1993年,我国从原油出口国变为原油进口国,我国的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截止2014年,我国年度进口原油量首次突破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6%,并且这一数值还在不断的攀升。进口依存度的持续攀升使得中国的能源价格极易受到国外能源价格的影响,能源价格作为一种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能源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显得更为重要。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引发物价上涨从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面对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我国应该采用怎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能源价格冲击?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能源价格冲击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效应?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是有效的?研究能源价格冲击下的货币政策规则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宏观经济研究的主流工具,构建了包含能源价格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能源价格冲击的三部门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引进价格粘性,对比分析了不同价格假定下,能源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其次,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价格冲击的三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在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下,能源价格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对比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的脉冲响应图,以及社会福利损失的计算结果,评价能源价格冲击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和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结论:第一,能源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负向效应。无论是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框架下,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正向的能源价格冲击都会导致产出、资本存量、能源消耗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发生负向移动;同时,正向的能源价格冲击还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正向移动。第二,价格粘性的假定更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价格弹性下,能源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远远小于价格粘性下能源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价格弹性下能源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很小,几乎对宏观经济没有影响。这与中国的现实经济不符。所以,价格粘性的假定更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第三,利率规则比货币供应量规则更有效。当经济系统遭受能源价格冲击时,相对于货币供应量规则,利率规则下实体经济能够更快做出调整,并趋于稳态水平,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利率规则比货币供应量规则更有效。此外,利率规则下的技术冲击、能源价格冲击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都小于货币供给量规则;因此,从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出发,利率规则要优于货币供应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