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山葡萄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性质测定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先以野生山葡萄为原料,研究了提取、分离白藜芦醇的方法与条件,建立了最佳提取工艺与纯化工艺,然后初步鉴定了白藜芦醇的结构,并测定其含量,最后简单研究了白藜芦醇作为抗氧化剂在猪油中的应用及其在自由基反应体系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这些都为白藜芦醇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野生山葡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通过有机溶剂的提取,得到白藜芦醇粗提液。通过正交试验,采用60%甲醇溶液作为溶剂,提取最佳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min,料液比为1:40,浸提两次,达到最佳浸提效果。 然后对白藜芦醇的纯化进行了研究,以NKA-Ⅱ,NKA-9和D101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做为吸附剂,进行柱层析。结果表明由NKA-9大孔吸附树脂填充的色谱柱为试验中的最佳吸附树脂,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易于观察,解吸率高。其动态饱和吸附量约为2.31mg/mL湿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上样浓度3~4mg/mL,上样速率1mL/min,上样量0.5BV,pH值为4;解吸采用75%甲醇,解吸流速1mL/min,pH值为8时可以将白藜芦醇较好的纯化。 利用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特征的颜色反应,定性的测定样品中含有白藜芦醇。并利用紫外光谱扫描,定性的鉴定白藜芦醇。在200~400nm光谱范围内对样品进行扫描,然后和白藜芦醇的标准谱图进行对照,结果样品与标准谱图一致在308nm处有吸收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山葡萄皮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应用乙腈-水(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3nm,柱温为35℃,色谱柱C-18(250mm×4.6mm,5μm)。结果显示野生山葡萄皮中自藜芦醇含量为156.197μg/g。 最后研究了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质。主要对白藜芦醇对猪油抗氧化性质的能力和消除氧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能力,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能力也逐渐增强。白藜芦醇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提取物浓度达1%时的抗氧化活性在短时间(2d)内与0.02%BHT、PG相当。白藜芦醇对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且随着样品溶液浓度逐渐增大其清除能力逐渐增强。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苹果生产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苹果出口量极少,不到我国苹果总产量的3%。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苹果普遍缺乏采后处理,甚至不经分级就投放市场。近几年,采后分级
循环型蒸发器的设计计算中,传热推动力的计算至关重要,而影响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影响,且沸腾传热、以及两相流的机理尚未有统一观点,国内外至今无公认可靠的计算方法。针对
化石能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能源环境问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有效缓解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弊端。电力是人类
果聚糖是由以β-2,6-键和β-2,1-键连接的呋喃果糖基组成的同多糖,因其特有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活性在食品、医学、制药、农业、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开发价值。本文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果聚糖生产菌株为基本目的和出发点,考查了不同因素对菌株发酵产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工艺放大实验,对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单糖组分分析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有效的定向筛
怀槐是我国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其药用成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保肝、抗肿瘤、抗氧化及防治骨质疏松等药理活性。本论文旨在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考察水杨酸调节怀槐细胞次生代谢合成异黄酮与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保肝药用植物怀槐异黄酮生产的次生代谢细胞工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怀槐药用资源提供基础。 论文采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证明怀槐培养细胞具有合成异黄酮的
猪血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达18~22%,同时还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配比接近人体的需要,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接近9%,是理想的蛋白质营养源。我国猪血资源丰富,但
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是质谱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由于其理论上对测定对象没有质量限制,且响应速度极快、灵敏度极高,因此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