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税改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基层民主建设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后农业税时代,民主选举之后怎么办?如何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协同并进而不是民主选举的单兵突进?针对这样的情况,本选题以安徽农村为实际调查对象,分别在皖南、皖东、皖北和皖江四地各选取一个调查地,以协商民主为视角,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进行机制建设研究。在实地调查中,通过对调查地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经济社会基本情况、政治结构的异同等,总结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村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提升;村委会选举趋于规范和完善;基层社会团体和组织得到培育和发展;乡村治理结构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是:在体系方面村民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低、村级组织人员录用不够规范、基层社会政治交流不充分;在过程方面村民利益诉求增多,但表达渠道不通畅,利益综合难以达成,村干部行为专断引发决策不透明、不民主;在政策执行方面村集体经济实力低导致其政策执行力减弱、村委会提取能力减弱引发其职能发挥受挫、分配的不公和不透明导致基层社会矛盾突显。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机制建设。依据协商民主理论的内在要素包括选举、权力制衡、理性表达、参与、对话和协商等要素,提出了通过构建人员纵横交流和基层社会信息交流的交流机制、构建以决策、听证、协调和咨询为重点的协商机制和构建村两委干部合作、村民合作、乡村干部与村民合作、基层政府与村级自治组织合作的合作机制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最后指出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完善农村选举机制的基础上发展协商民主进而构建和谐乡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