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实施以来,最低工资标准逐渐上升,劳动者基本工资得到了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明显上涨。然而,劳动者工资水平上升意味着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这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红利,工业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会受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学界高度关注。
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基于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从宏观整体与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工业企业利润率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再次,借助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77个地级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模型、2SLS等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最后,从所有制、地区、行业及细分行业视角,实证考察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利润率影响的异质性。本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间最低工资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始终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整体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内的企业利润率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地区企业利润率在所有区域中最低,制造业利润率显著低于采矿业。
第二,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存在抑制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被解释变量及使用双重差分估计等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最低工资标准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产生影响。
第三,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存在所有制、地区和行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利润率受最低工资标准的负向影响大于国有企业;相对于中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利润率受最低工资标准的负面影响更大;规模较小的行业和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行业内企业利润率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更大;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地区和行业分组的实证检验结果。
第四,相关政策建议:一是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地区、企业和行业特征,逐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设计;二是政府既要宣传引导企业和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监督企业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落实情况,又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给予工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资金支持;三是企业要通过调整生产要素配置、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及提高资金利用能力等途径,提高自身竞争力。
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基于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从宏观整体与区域层面对中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工业企业利润率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再次,借助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77个地级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模型、2SLS等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最后,从所有制、地区、行业及细分行业视角,实证考察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利润率影响的异质性。本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中国最低工资标准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间最低工资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始终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整体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内的企业利润率存在明显差异,西部地区企业利润率在所有区域中最低,制造业利润率显著低于采矿业。
第二,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存在抑制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被解释变量及使用双重差分估计等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最低工资标准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产生影响。
第三,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存在所有制、地区和行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利润率受最低工资标准的负向影响大于国有企业;相对于中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利润率受最低工资标准的负面影响更大;规模较小的行业和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行业内企业利润率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更大;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地区和行业分组的实证检验结果。
第四,相关政策建议:一是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地区、企业和行业特征,逐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设计;二是政府既要宣传引导企业和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监督企业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落实情况,又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给予工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资金支持;三是企业要通过调整生产要素配置、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及提高资金利用能力等途径,提高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