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神灵被认为居住于高山之上。当“天”观念形成与完整之后,神灵的居所才发生了转变。本文主要依据传世文献有关神灵居山的记载,试图证明山曾是先秦神灵的重要居所,神灵居山观念也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是先秦时期神灵居所这一观念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历程。新石器时代先民过着山居生活,神灵祭祀以山神祭祀为主。掌握神权的部族首领在山中祭祀,死后埋葬于山中。这些首领经过神化,演变为高山神灵,经历了从部族英雄到山川神灵的演化。故而产生了山是神灵居所的观念。“天”观念在此之后逐渐完善,到了商代出现了“天”的文字,周代将“天”看作为神灵,但此时还未形成后世观念中“天堂”的概念。一直到战国时代,伴随着星辰崇拜、“鬼”与“神”二元对立的观念以及早期宗教思想的产生,神灵的居所才从大山换成了天界。如此便应该在古籍之中留下神灵居山的历史事实。首先,高山是“方”神的居住场所。对“方”神的祭祀——“方”祭,便是所谓的“方望”之礼。根据先秦古籍记载,“方望”之礼便是祭祀山岳或是在山中祭祀。同时后世也有四方之神居于山中的记载。可见“方”神即被认为是以高山作为其居所的。其次,自然神在记载中亦被认为是居住于高山之中的。先民认为高山是“出云道风”的地方,同时认为日月也居住于高山山岳之中,这些都说明了山是自然神的重要居所。再次,高山亦被认为是祖先神的重要居所。这些祖先神被认为是在高山中出生的,同时在记载中这些祖先神彼此之间争斗结盟的事迹也被认为是在山中发生的,甚至在如昆仑山等名山的记载中便直接表明,这些神山就是“百神所在”。最后,山也是“帝”的重要居所。甲骨文中便出现了“方帝”的说法,同时由商代单一“帝”演变而来的“诸帝”系统也被认为是以高山作为居所的。这些都表明山应当也是“帝”的重要居所。山是神灵重要居所这一观念也产生了诸多影响。首先,产生了“国主山川”的思想,在先民观念中,山川神灵即掌握着国家命运,如果高山崩塌便意味着人神分离,国家将要灭亡。其次,还影响着农业祭祀,高山中的神灵因为能产生云雨,保障农业丰收,故而在祭祀中时常出现“方”“社”并祀的记载。最后,对后世,也影响着“因山为陵”的墓葬制度、封禅祭祀以及保护山林的生态观。同时这样的影响又反映了,山是先秦时期神灵重要居所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