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的“迂回”与“突破”——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为核心,将之还原到1980年代初现代派发生的语境中,厘清其中的核心问题及其争议,并从技术与文艺、现代与传统两个方面,辨析高行健为现代派文艺“迂回”辩护中的“突破”。
  首先,梳理“十七年”时期西方现代派小说在我国的译介和传播。“十七年”时期的中国并非如许多人所直观认为的那样“闭关锁国”,而是组织翻译和引介了大量的西方现代派小说。虽然这些“黄皮书”并未公开出版,而是以内参书的形式存在,但随着“文革”时期大量内参书流散“民间”,现代派的传播范围暗中扩大。可以说,正是这个以黄皮书为载体的现代派潜流,为1980年代初的现代派论争埋下了伏笔。
  其次,通过对“四只小风筝”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还原现代派论争的“再”发生过程。李陀、刘心武、冯骥才三人围绕《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发表的一系列通信文章,在关于现代派的论述上既存在共通之处,也存在着不同,由此可见 80年代初高行健挑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殊视野。
  再次,重点分析高行健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中为现代派进行合理性论证的两大话语策略。策略之一是通过将技巧与技术的等同来去除现代派的政治意识形态意涵。社会主义阵营对于对西方现代派小说的评价,长期将之视作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学形式。改革开放之初,把科学技术从政治中解放出来,并将之视为第一生产力,乃是新时期现代化意识形态得以确立的重要途径。正是借助于这个对于科学技术的推崇,高行健将现代派阐释为文学技巧的做法,同样旨在为现代派小说正名,并将其从政治束缚中解放出来。策略二是通过将现代派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从而破除形式背后的西方专属及其政治意识形态内涵。高行健在书中大量列举中国古典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有意夸大其中的某一具有现代派特征的形式要素,得出现代派在中国古已有之的结论。同时,他列举了大量公认的现实主义大师如鲁迅、茅盾、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中的现代派形式要素,以此来说明现代派的写作手法与现实主义其实是并存关系。
  最后结语部分将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为现代派正名的“迂回”策略与其小说创作相结合,指出高行健的小说实验并非是玩弄技巧,而是通过对小说技巧的探索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他的创作目的与主流文学存在着不少契合处。高行健并非是深入到西方现代派文学内部从现代派与现实主义的立场、思想等本质方面来对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也并不是要通过文学召唤出西方意义上孤独、颓废的个人。80 年代初,他的创作没有完全脱离政治,他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下,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与政治同等重要的技术维度,并试图在“现代派”与中国文学传统之间建立联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本文研究了培养学生语感
期刊
[摘 要]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教学中坚持反思,坚持独立的思考,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作为教师必需的素养。  [关键词]反思; 思考; 教师素养 ; 社会需要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的理论中,反思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考’的另一表达形式。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向文字表达能力转换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尚在初级阶段,这就造成了历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令师生双方都抓狂的局面。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作文教学是一门非常具有灵活性且忌讳形式化的教学。只有在前进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指导,才能做好小学作文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思维活跃,爱表现,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和实施课堂提问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直接反应了其是否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和为教师提供反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做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期刊
[摘 要]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丰富多样的想象能力才能激发对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热情。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进行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图像与语言的联系与结合早已有之。视觉艺术作品或呈现“诗性”审美特质,或于创作形式中整合绘画与文字资源。随着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艺术家对各种媒介元素加以调用和综合,语言文字基本作为纯形式元素得以依托报纸、书籍、海报等包含文字的创作材料呈现于作品中;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语言文字成为观念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
  芭芭拉·克鲁格是一名以摄影拼贴而闻名、极具先锋性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形式上,她将现代艺术开启的挪用、拼贴手法发挥至极,通常将主流印刷媒体上的图片与大胆醒目且极具挑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时改进活动方案,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一来,语文课改成效就会愈发显著。在评价中进步,进步中成长,学生全面发展,人才价值快速提升,有助于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善构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布置阅读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因材施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这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课堂逐渐从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这些可喜的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后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浮躁与放任,这种虚假的“繁荣”引得我们深思: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学科学教堂教学的实际结果显示,现实中许多教学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是摆在广大师生和家长面前的重
期刊
[摘 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其既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也是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还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及国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改。新教法重点在于正确认识新课改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掌握课堂内容。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