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经患儿监护人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INSURE)技术组。INSURE组患儿行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拔出气管插管,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通气。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患儿在NCPAP应用中予以振动网格雾化吸入PS。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指数(Pa O2/Fi O2)、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率、再次使用PS率、氧疗时间,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暂停、经皮血氧饱和度(Tc SO2)下降,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实际共入组65例,其中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31例,INSURE技术组34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年龄、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II评分(SNAPPEⅡ)、是否胎膜早破、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2.主要结局指标:在完成PS给药后1h,两组Pa O2/Fi O2均较PS治疗前升高(振动网格雾化组:102±17比193±23;INSURE组:109±18比166±46,均P<0.05),两组p H值均升高(振动网格雾化组:7.24±0.06比7.35±0.07;INSURE组:7.26±0.06比7.34±0.05,均P<0.05)、Pa CO2(mm Hg)均降低(振动网格雾化组:54±7比45±6;INSURE组:55±4比44±7,均P<0.05)。与INSURE组相比,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在完成PS给药后1h氧合指数改善更明显(193±23比166±46,P<0.05),但两组间p H值和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短于INSURE技术组(h:94±16比126±19;P<0.05),但两组MVET需求率、再次使用PS、氧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3.2%(1/31)比8.8%(3/34),6.5%(2/31)比8.8%(3/34),d:8.0(7.0,10.0)vs.8.5(6.8,11.0)),均P>0.05]。3.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网格雾化技术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少于INSURE组[9.7%(3/31)比23.5%(8/3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D、NEC、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6.5%(2/31)比8.8%(3/34),(6.5%(2/31)比2.9%(1/34),(9.7%(3/31)比14.7%(5/34),(12.9%(4/31)比17.6%(6/34),均P>0.05]。网格雾化技术组呼吸暂停、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低于INSURE组[3.2%(1/31)比8.8%(3/34),3.2%(1/31)比11.8%(4/34),0%比5.9%(2/3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NCPAP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PS技术治疗RDS同样有效、安全,且可进一步提高氧合指数、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 way pressure,nCPAP)被推荐为早期治疗NRDS患儿的首选模式,但仍有部分早产儿在使用nCPAP后失败,面临再次插管,这些婴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分
长期以来,构建轻负优质的教育生态是全社会的共同期许。本文立足于“双减”背景,将反思性评价引入作业设计领域,基于学生的真实作业结果结构化反思与系统化评价作业设计本身,以期为实现作业设计的改进提供新思路,使作业提质增效、回归育人本真。本文除绪论之外,总共包括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从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的强化、“双减”政策对高质量作业设计的深切呼唤来阐述选题缘由,以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且侧重于实践层面
研究背景与目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新生儿科急危重症,临床分型无症状型、普通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型、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型及肺出血型[1],其中后面3型临床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为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自2017年蒙特勒标准下新生儿ARDS的概念提出,确定了胎粪吸入为新生儿ARDS的主要原发病之一。有创常频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肺
变异理论认为事物的差异性和共同性都有利于认识事物的关键属性,是对传统迁移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作为电化学核心知识的“原电池原理”,教师可应用基于变异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型展开教学,运用分离、类合、对比和融合等变异图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应用情境素材以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针对大坡度隧道轴线检测实际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盾构环片接缝边缘确定隧道断面采集平面,建立空间独立坐标系,以最小二乘法拟合空间圆,准确测定隧道空间轴线位置,再通过坐标系转换,最终将任意坐标系中的圆心坐标换算为施工坐标系坐标,从而判断隧道施工轴线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其理论模型严密,较以往检测方案更能够真实反映隧道轴线施工偏差情况,测量误差影响小、解算精度高、
目的:依据2017年蒙特勒会议NARDS定义,对NARDS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NARDS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治、住院时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参考研究时间范围内住院患儿病历资料,符合MD的患儿被纳入研究,本研究纳入患儿314例。计算患儿OI数值,研究对象被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诊治、转归情况;统计分析疾病轻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组间患儿住院时长的相关因素。
为助力新型教学生态环境建设,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推进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工程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隧道工程动态感知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资源、教学环境及考核评价等方面,促进信息技术与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步渗透思政育人元素的有效手段。文章以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安全信息管理学课程为例,通过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并结合团队协作精神、探索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为同类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正> 老年胆道术后胰腺炎是老年胆道术后患者严重的和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病率为1.8~5.6%。作者统计胆道手术1990例,共发生术后胰腺炎20例(1%)。60岁以上806例和60岁以下1184例中,分别发生15例(1.9%)和5例(0.4%)。显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