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布变化情况和耐药特性,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2.通过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各种致病危险因素分析,最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出引起多重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依据。3.研究河南省中医院五年来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简称金属酶, metallo betalactamases,MBL)铜绿假单胞菌的迁移变化情况。4.通过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中河南省和全国的铜绿假单孢菌耐药情况作对比分析,来了解我院的耐药水平。方法1.回顾性调查2009年~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在河南省中医院各种送检标本中的检出情况及抗生素耐药情况,并通过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2)检验,通过查阅分析病人资料,归纳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服用抗生素时间、是否有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导尿管的使用,是否有外伤伤口,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多重耐药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方法筛选出耐亚胺培南(IPM)和/或美罗培南(MEM)的菌株。4.通过E试条(epsilometer test,E-test)的方法在耐IPM或MEM的菌株中筛选出产MBL的菌株。结果1.本研究中共分离菌株478株,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82%(392/478),其次是创面分泌物,占10.9%(52/478),尿液占4.4%(21/478),血液占1%(5/478)。标本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和肺病病区。2.所选用抗生素中,总敏感性最好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次是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3.氨苄西林/舒巴坦,其次为头孢替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复方新诺明,均为95%以上。4.通过统计学分析,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患者的年龄、使用抗生素时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否使用气管插管和深静脉插管以及是否存在外伤伤口呈相关性,而与性别、肿瘤、导尿管的使用无明显相关。5.2009年~2013年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8.3%和12.1%;32.2%和21.7%;25.8%和23.1%;32.8%和23.1%;38.4%和26.7%,且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通过MBL的E-test条带从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的菌株中筛选出产金属酶的菌株,分别为33.3%(3/9),45.0%(9/20),55.6%(10/18),58.1%(25/43),64.6%(42/65)。结论1.每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逐年增加,分布情况大致相同,主要来自ICU和肺病病区,这与文献中的报道相符合,多重耐药菌株也是大多分离自ICU的下呼吸道和支气管引流物标本,而尿液和血液等无菌体液分离出的标本敏感性还是非常高的。2.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菌株也是呈上升趋势,这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3.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患者的年龄、应用抗生素时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气管插管和深静脉插管的使用等因素相关。4.与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http://www.mohnarin.org)中的2013年数据对比,我院的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总体比河南省内的耐药率27.5%低5.8%,与全国耐药水平22.7%基本持平。5.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逐年上升,这与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院内感染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