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制造业作为涉及国民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各国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近年来其创新经费支出不断增加,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且存在创新经费使用效率较低、创新产出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为了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有限的创新经费高效转化为创新产出,本研究从创新经费配置结构视角出发,探讨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这对于优化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提升其创新经费使用效率、有效促进创新产出以及加快其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梳理和归纳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基本配置结构、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和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调整和优化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的对策建议,以有效促进创新产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体系:①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基本配置结构包含自主研发创新经费、合作研发创新经费、非研发创新经费;②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包含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境外资金和其他资金;③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包含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和试验发展经费;④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包含引进境外技术经费、消化吸收经费、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技术改造经费。(2)明晰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的现状和特点:①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基本配置结构呈现出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主,合作研发和非研发创新为辅的结构特点;②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形成了以医药企业为主体,政府研发资金比重逐年减小,而境外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比极小的结构特点;③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偏重于试验发展活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占比较少,形成了“轻研究重开发”的局面;④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表现为以技术改造为主、逐步重视购买境内技术且减少引进境外技术的发展态势,并存在“重引进轻消化”的现象。(3)剖析和比较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基本配置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①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基本配置结构中提高自主研发创新经费和合作研发创新经费的比例均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其中提高合作研发创新经费比例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是提高非研发创新经费的比例不利于促进创新产出;②我国医药制造业自主研发创新经费占比、合作研发创新经费占比对创新产出均具有单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区间内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效果不同。(4)剖析和比较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①在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中提高政府资金的比例不利于促进创新产出,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则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②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中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具有单门槛效应,只有其占比高于95.70%时才能起到促进作用。(5)剖析和比较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①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中的研究阶段经费和开发阶段经费存在最优配比能够最大化促进创新产出;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的最优配比也要动态调整,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阶段经费的占比才能最大化促进创新产出;③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的最优配比不同,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究阶段经费的最优占比大于中西部地区。(6)剖析和比较了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①在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中提高引进境外技术经费的比例不利于促进有效发明专利数,但是当其占比超过27.4%后能够有效促进新产品销售收入;②在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中提高购买境内技术经费的比例有利于促进创新产出,但是当其占比超过42%后将不利于促进新产品销售收入;③在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中提高技术改造经费的比例不能有效促进创新产出。(7)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经费配置结构现状,分别从创新经费基本配置结构、研发创新经费来源结构、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非研发创新经费使用结构四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其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有效促进创新产出,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医药企业制定创新策略以及提升创新产出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正>一、背景分析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下,美术教学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色彩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构成,也是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更是提高学生绘画技法以及艺术欣赏水平的关键。可是,就目前美术色彩教学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色彩教学质量与学生绘画能力,本文以《铅笔淡彩》为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二、案例描述在《铅笔淡彩》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是
期刊
保护与共享背景下,开展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理解国家公园中复杂动态的人地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现状,利用系统性综述法提取63篇高质量文献关键信息,通过初步统计、信息分类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提供了关于国家公园视觉景观评估实证研究的最佳证据,并对景观关系、评估体系和支持决策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该领域整体发展较慢但呈上升趋势,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该领域研究贡献突出
学位
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得的点云数据创建语义丰富的既有建筑BIM(As-built BIM)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但现阶段创建既有建筑BIM的过程以人工操作为主,面临耗时耗力、主观性强且容易出错等问题。为提高既有建筑BIM创建效率,减少建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探索了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点云自动化创建BIM的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对比选择适用于BIM创建的深度学习点云语义
以位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的某河岸生态修复工程道路为例,首先分析了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参数确定,然后进行了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能试验,最后探讨了透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根据分析结果,透水性混凝土渗透性能、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主要与原材料性能有关,硅灰和P.O52.5水泥等外加剂的掺加可使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显著提升,并能有效改善透水混凝土多孔隙结构受泥沙堵塞的情况。
温带荒漠积雪覆盖是土壤含水量增加的重要方式,在冻融期带来丰富的水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带荒漠积雪深度时空格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通量。生物结皮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降水变化。然而,目前有关冻融期不同积雪条件下生物结皮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十分匮乏。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本研究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和地衣2种类型生物
介绍了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与前景,以液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为例,对储能系统、储能热管理系统和储能消防系统进行设计开发研究,阐述了液冷机组的设计选型,从理论和工程实践验证了液冷集装箱储能系统的优越性。液冷储能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量密度,相比于风冷储能系统,其成本和性价比更具优势。储能系统以0.5C运行时,热管理系统可以保证电池工作环境在最佳温度范围内。
信息技术视听结合的呈现方式,颠覆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数学课教学增添了更多趣味性,可以有效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在网络资源中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育资源,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知识的熟悉感,帮助学生完成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数学实践思维,让学生在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灵活运用中,顺利形成数学
以磨细铜渣为活性材料、水玻璃为激发剂、偏高岭土为掺和料、玄武岩为骨料,研究了铜渣基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调整激发剂的碱当量,按照体积法配制不同碱当量的铜渣基透水混凝土,分别对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和连续孔隙率测试。当碱当量为4%~10%时,铜渣基透水混凝土的连续孔隙率和透水系数随着碱当量的增加而减小,透水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相反,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随着碱当量的增加而增加,28 d最大抗压强度达到
研究分析了不同粒径的粗骨料、不同类型的表面缓凝剂及单位面积喷洒量对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水泥凝结时间及面层露骨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选用粒径为16~25mm的粗骨料拌制的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最优;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类表面缓凝剂对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面层水泥浆的缓凝作用较优,缓凝剂喷洒量为120~150g/m2时,露骨效果良好。该研究成功应用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实验小学二期工程项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