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娃达茜制度的文化解读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娃达茜制度(Devadasi System)是印度(尤其是南印度)宗教信仰的一种文化遗留现象。它是印度宗教通过女性身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表象反映。作为宗教信仰的产物,德娃达茜制度保留了南印度传统宗教信仰的痕迹,透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南印度宗教信仰的历史脉络;但由于长期以来处于寺庙的控制下,德娃达茜制度曾被印度宗教团体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加以利用。自17世纪西方文明进入印度开始,印度社会总体上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尖锐的矛盾:即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进程之间的冲突。随着宗教信仰逐渐遭到质疑,经济利益的日趋彰显,以宗教信仰为依托的德娃达茜也越来越难借助神的光环来保持她们曾经在历史上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因此,德娃达茜制度退出印度历史舞台似乎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但是,作为印度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者,她们的消失也意味着南印度部分传统歌舞艺术的消失,因而保存其中的艺术成分又显得必要。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对德娃达茜制度进行历史梳理,将它宝贵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利益的本质从宗教信仰这一宏大概念中分别剥离出来,并对德娃达茜作为一个特殊女性群体在南印度历史上地位的变迁进行分析,从而保留其合理成份,摒弃其中不合理成分,还德娃达茜一个真正艺术者的身份。  文章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德娃达茜制度作历史性梳理,厘清吠陀时代到中世纪现到英国殖民以来德娃达茜的历史地位变迁;第二部分,将从宗教信仰角度出发,分析德娃达茜制度与印度教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将结合女性主义的意义,诠释德娃达茜制度带给这一女性团体的命运;第四部分,对德娃达茜所表演的婆罗多舞作艺术价值的评判,还原德娃达茜在保存并印度传统文化,特别是舞蹈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杜濬(1611-1687),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杜濬以其诗学成就得到当世和后世的认可与尊崇,遗民的坚守也让人敬服和称赞,加上构建地方文化的需要,他获得了
木心的文学史讲述集中体现在《文学回忆录》中。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给陈丹青等人讲授世界文学史,陈丹青在这五年的时间内记录下五大本课堂笔记,《文学回忆录》正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持续发展,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也更加广泛,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想提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效率,则需要从根本上对其编程进行优化.数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