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开展了肉桂醛和苯乙酮生物降解过程以及生物转化体系分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复杂生物反应体系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能高效、高选择性地使肉桂醛和苯乙酮分别转化为肉桂醇和α-苯乙醇的菌株,探索生物法合成天然肉桂醇和α-苯乙醇的新合成方法,为桂油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建立了肉桂酸、苯乙酮二元体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等吸收点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确立了肉桂酸、苯乙酮的定量分析方程分别是ρ(肉桂酸)=A298-0.0081/0.0021,ρ(苯乙酮)=A249-A298+0.0005,该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定量分析两种化合物,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2)建立了肉桂酸、苯乙酮二元体系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佳色谱条件是: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75:25:0.0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46 nm,流速1.0 mL·min-1,该法能准确、快速定量分析肉桂酸-苯乙酮二元体系。
(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肉桂醇、苯甲醛、苯乙酮、肉桂酸和肉桂醛多组分的分析方法。最佳色谱条件是:乙腈: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36:6:58:0.02)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05 nm,流速1.0mL·min-1。通过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可靠。
(4)探索性地开展了对桂皮粉、桂皮粉提取桂油后的残渣及其残液进行了肉桂醛生物转化生成肉桂醇的菌株筛选。从中获得了一株转化能力较高的菌株(菌株1-5)。
(5)采用Mucor.sp JX23菌株进行了肉桂醛转化肉桂醇的优化条件实验,确定碳源、氮源、底物浓度、温度、发酵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反应时间等的优化条件。结果显示,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温度保持在28℃,反应体系初始pH为6.0,装液量为100 mL,反应时间70 h时为最佳转化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转化0.3 g肉桂醛底物后,肉桂醛的转化率为82.9%,肉桂醇的选择性为90.4%。
(6)创新性地利用菌株Mucor.sp JX23对苯乙酮进行生物转化合成。该菌株能催化苯乙酮实现不对称还原反应,底物转化率达到82%,产物以(S)-1-苯乙醇为主,产物收率达到70%,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高,(S)-1-苯乙醇的ee值可以达到90%。经旋光度测试和结构表征,产物以(S)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