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内及体外研究探讨白介素6(IL-6)在原发性肝癌血管再生中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原发性肝癌的抗血管再生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wB)及免疫组织化学(IHC)等实验方法,检测C57小鼠慢性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性肝癌组织及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L-6和血管再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程度。体内研究建立小鼠肝癌异体移植肿瘤动物模型,并经质粒转染IL-6将其过表达后,首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6表达水平来鉴定质粒转染结果,之后检测过表达IL-6后对肿瘤的影响,并用RT-PCR,WB等方法检测过表达IL-6对异体移植肿瘤中血管再生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联程度。体外研究首先对侵袭力及转移力较强的原发性肝癌细胞株(HUH7, SNU182, SNU423及PLC/PRF/5)通过质粒转染IL-6后,利用过表达IL-6的条件培养液(C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通过细胞计数,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实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及体外血管再生实验等观察IL-6对HUVEC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血管再生能力的影响。再经小分子RNA (siRNA)干扰技术对上述肝癌细胞株中IL-6表达水平抑制后,利用上述功能实验观察HUVEC细胞在较低水平IL-6的条件培养液中的活力,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血管再生能力的影响。建立索拉菲尼耐药肝癌细胞株,检测其细胞活力及IL-6信号通路中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57小鼠DEN慢性诱导性肝癌组织中IL-6/STAT-3无论在分子水平还是蛋白水平,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同时肿瘤组织中血管再生相关因子(VEGF, VEGFR-2, CD3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人HCC组织中IL-6与VEFG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系数为0.928,IHC检测人HCC肿瘤组织中IL6与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表达水平相关系数为0.951。成功建立小鼠肝癌异体移植肿瘤并经质粒转染IL-6将其过表达后,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相应明显高于空质粒载体阴性对照,同时血管再生相关因子在分子及蛋白水平表达量也都明显增高,IL-6与血管再生因子DLL-4表达水平关联系数为0.917。HCC各细胞株经质粒转染IL-6将其过表达后,HUH7, SNU423, PLC/PRF/5细胞条件培养液(pIL-6-CM)培养的HUVEC细胞,48小时细胞活力均较对照增高,SNU182细胞pIL-6-CM培养的HUVEC细胞48小时活力下降;各细胞株24小时pIL-6-CM培养的HUVEC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48小时后仅HUH7pIL-6-CM培养的HUVEC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升高;各细胞株pIL-6-CM培养的HUVEC细胞迁移侵袭力和血管再生能力较pCMV6-CM对照组明显增加。之后,HCC各细胞株IL-6表达水平抑制后,SNU182和SNU423细胞株si-IL6-CM培养的HUVEC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性,增殖力,迁移侵袭力及血管再生能力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HUH7索拉菲尼耐药细胞株细胞活力增加,且JAK-1, STAT-3及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耐药细胞株(P<0.001)结论:IL-6在小鼠及人HCC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IL-6与VEGF, CD31及DLL4等血管再生因子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体内及体外研究均表明调节IL-6表达水平后,肿瘤血管再生因子及细胞血管再生能力均相应被调节。上述结果证实了IL-6在肝癌患者肿瘤血管再生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还发现IL-6/JAK-1/STAT-3信号通路可能介导索拉菲尼耐药机制。以上结果为我们进一步解决抗血管再生药物索拉菲尼耐药性问题及高表达IL-6肝癌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肝癌患者的有效靶向化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